解读《石林彝族自治县2021年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解读《石林彝族自治县2021年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普建勇
为进一步清理对市场主体的不合理限制,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进一步优化提升我县营商环境,制定了《石林县2021年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宣传好、贯彻好《实施方案》是今年营商环境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深刻认识《实施方案》制定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国家、省、市对营商环境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推进力度越来越大。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等等。云南省、昆明市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县委、县政府坚决把打造优质、高效、便捷营商环境作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的具体措施。自2020年8月以来,石林县收到26个指标领域营商环境政策文件522个,其中国家部级105个、省级152个、市级178个,我县出台的87个。客观来说,全县营商环境在不断改善,但与企业和群众期盼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十分悬殊。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的综合反映,也是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我们在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法治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上有新突破,在发挥制度的支撑、保障、激励作用上有新举措。
《石林县2021年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从三个方面明确2021年工作方向:一是开展核心指标优化行动,激发市场活力。二是实施重点领域提升行动,便利群众办事。三是强化放管结合,提升监管效能。聚焦营商环境核心指标,完善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和服务链条,全面压缩办理时限、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创造更多一流服务实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审批服务、人才流动、市场公平、法治保障、政商关系等营商环境重点领域,统筹推进流程再造,资源整合、制度创新、政策集成,加快构建有利于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促进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二、抓实政策,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开展核心指标优化行动,激发市场活力。聚焦营商环境核心指标,完善对企业全周期的服务模式和服务链条,全面压缩办理时限、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创造更多一流服务实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优化企业开办“一窗通”系统全链条服务,实现企业开办“一网填报,一窗受理,一次办结”。推进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加强项目立项与用地、规划等建设条件衔接,实现投资项目前期审批事项“一事一次告知、一次办成”。深化市政设施接入审批制度,对涉及的工程规划许可、绿化许可等环节实行并联审批,设立水电气业务联合窗口,推进水、电、气协同办理,“一网通办”。不动产登记实行“一窗受理”,水、电、气同步过户。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推动综合立体交通路网建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强化民生保障能力和水平。
二是服务市场主体,提升企业满意度。市场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放管服”改革适应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顺应了人民群众就业创业需要,着眼于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成为支撑就业的“顶梁柱”、创造财富的源泉。今年及今后营商环境工作的重点更多的转向服务市场主体上,我们要继续把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作为发力点,一体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为市场主体放权赋能,减少不当干预,加强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优化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敢于创业奋斗,让市场主体敢于创新发展。
三是实施重点领域提升行动,便利群众办事。聚焦审批服务、人才流动等营商环境重点领域,统筹推进流程再造,资源整合、制度创新、政策集成,加快构建有利于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促进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审批服务便民化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行“一颗印章管审批”。强化“一网四中心”建设成效,全面使用省统建政务服务平台,构建五级联通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体系,推动全省统建政务服务平台向为民服务中心(站)延伸,持续扩大覆盖范围。全面推进“一窗通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掌上通办”,加大““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应用力度,持续推动审批部门自建审批业务系统与省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打通,实现“系统通、数据通、业务通、用户通、证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