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彝族自治县2020年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政策解读
《石林彝族自治县2020年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政策解读
原文链接:http://www.kmsl.gov.cn/c/2020-08-31/4709177.shtml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相关要求,现就《石林彝族自治县2020年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如下政策解读:
一、出台背景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相关要求,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总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协调联动、统筹发展、系统推进、全民参与、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政府为主,部门协同,构建“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监督有力”的县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加快建立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制定出台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及有关管理规范,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初步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面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不断提升我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水平,促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
二、方案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26号)。
2.《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建城〔2017〕253号)。
3.《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建办城函〔2018〕304号)。
4.《昆明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昆政办〔2017〕59号)。
5.《昆明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2020年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的通知》(昆生活垃圾分类办通〔2020〕5号)。
三、重大意义
随着生态文明首次进入到五年规划,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而如何解决城市最重要的污染源之一—生活垃圾,成为城市的难点和痛点。生活垃圾分类作为一项有效的措施,必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节省土地资源
就目前而言,垃圾填埋是最简单也是最方便的处理方式,但是对于未来的发展而言却是极为不利的。一个国家的土地资源是固定的,中国人均土地特别是人均耕地土地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之下。填埋场都属于不可复场所,即填埋场不能够重新作为生活小区。如果将土地资源变成垃圾的处理地,那么就相当于慢性自杀,未来进行土地修复的费用就会很昂贵。
(二)减少环境污染
由于我国垃圾没有进行分类处理,现代的垃圾含有化学物质,有的会导致人们发病率提升。如果通过填埋处理垃圾,即使远离生活场所对垃圾进行填埋,并且采用了相应的隔离技术,也难以杜绝有害物质渗透,这些有害物质会随着地球的循环而进入到整个生态圈中,污染水源和土地,通过植物或者动物,最终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三)再生资源的利用
垃圾的产生是源于人们没有利用好资源,将自己不用的资源当成垃圾抛弃,这种废弃资源的方式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损失都是不可以估计的,垃圾一旦通过填埋或者焚烧的方式处理,想要重新利用就是极为困难的。在垃圾处理之前,通过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就可以将垃圾变废为宝,如回收纸张能够保护森林,减少森林资源的浪费;回收果皮蔬菜等生物垃圾,就可以作为绿色肥料,让土地能够更加肥沃。
(四)提高民众价值观念
生活垃圾分类是处理垃圾公害的最佳解决方法和最佳的出路。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然路径。生活垃圾分类能够使得民众学会节约资源、利用资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个人最终的素质素养。一个人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垃圾分类习惯,那么他也就会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在生活中注意资源的珍贵性,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
四、实施范围及对象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各部委办局、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
五、重点内容解读
《方案》由总体要求、工作目标、组织领导、工作任务、工作要求五个部分构成。
(一)总体要求
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总目标,初步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面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不断提升石林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工作目标
2020年县城所在地(城市建成区)鹿阜街道全面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工作,在全县涉农乡镇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工作,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90%以上,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在2020年底前,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形成相应的规章和标准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在进入焚烧和填埋设施之前,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合计达到35%以上。
(三)组织领导
为统筹推进全县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立以普建勇县长为组长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
(四)工作任务
1.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各项制度;
2.提高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
3.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4.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
5.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统筹协调。
2.加大资金投入。
3.落实制度保障。
4.健全考核机制。
5.及时报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