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www.kmsl.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25076-202509-102063 主题分类: 2025年
发布机构: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5-09-16 16:00
名 称: 关于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14123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关键字:

关于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14123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9-16 16:00 浏览次数:0
字号:[ ]

昂学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 建议内容

我县作为非遗大县,项目众多,其中4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包括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彝族三弦舞(撒尼大三弦)、彝族(撒尼)刺绣和摔跤(彝族摔跤)‌。非遗项目深受广大游客和群众的关注和喜爱,但由于挖掘、传承、发扬、创新和保护还不够,与旅游的融合还不够,影响力还没有充分展示,非遗项目促进旅游的效果还未得到充分显现。

二、 答复内容

石林县有国家、省、市、县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共233人(健在192人,去世41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共5人,去世2人,健在3人;省级传承人共25人,去世8人,健在17人;市级传承人共44人,去世11人,健在33人;县级传承人159人 ,去世20人,健在139人。男性传承人占47%,女性传承人占53%,平均年龄男性56.3岁,女性59.2岁;由于年轻的徒弟纷纷外出务工,县内传承人普遍年龄偏大。

石林县每逢春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火把节、密枝节、祭虎节等传统节日庆典活动,都全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多次组织传承人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部主办、成都市政府、四川省文化厅、中国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国内大型会展活动。近年来,石林县多次组织国家级传承人毕跃英、李有贵,省级传承人马琼芬、金兰英、杨竹兰、市级传承人鲁润仙、潘永仙,县级传承人毕志辉等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分别到北京、上海、武汉、山东、重庆、成都、澳门、及省内各地开展传承、展示、展演、宣传等活动,通过这样的传承展示展演交流活动,开拓了各级传承人的文化视野,对外宣传了石林非遗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石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紧紧围绕“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功能定位,把非遗保护工作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2021年评先出10家县级非遗工坊,2022年又评选了一家省级非遗工坊(撒尼人家彝族刺绣工坊)和一家市级非遗工坊(七彩美伊彝族刺绣非遗工坊);强化“物质供给”与“精神供给”双轮驱动,不断探索创新石林县非遗保护项目与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积极打造非遗项目与文旅融合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传承人普照光、张玉英、马琼芬、李文祥、毕晓林等经常活跃在石林景区参加展示活动。

   每年组织各级传承人进行业务培训5期,鼓励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承人结合市场需求,大胆创新技艺,设计出旅游工艺品、文创产品和旅游纪念品,提升非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毕跃英、马琼芬、张志斌、金兰英、潘永仙、张晓梅、杨竹兰、金明等传承人,相继推出多种款式的文创产品,在各级展示活动中广受欢迎,销售良好;方寸间非遗工坊、撒尼人家非遗工坊、七彩美伊非遗工坊、锦绣艺佳非遗工坊、遗忘的角落非遗工坊已经在淘宝、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上相继推出营销渠道,促进民族刺绣和文创产品的宣传和销售。   随着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各项目传承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凸显出来,成为全域旅游的文化传播力量。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高彦欢,0871-67796409)


石林彝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9月16日


友情链接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石林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石林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1-67796695 邮箱:slxxgk@qq.com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