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www.kmsl.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25076-202509-101944 主题分类: 2025年
发布机构: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5-09-11 14:18
名 称: 关于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206号 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关键字:

关于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206号 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9-11 14:18 浏览次数:0
字号:[ ]

关于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206

提案答复的函

王贵、李虹利、李永正、杨卫能、王锦城、吕维才、普玉兰、孟云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学校加强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提案主要内容

您的提案提出:在学校教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建议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作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各学科课程;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村(社区)开展实践活动。

二、办理情况

县教育体育局高度重视在学校教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全县各中小学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注重从系统设计、丰富育人资源、突出知行合一等方面入手,着力推动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践行爱国主义,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培育家国情怀,自觉投身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实践,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注重系统设计,守好思政教育责任田

印发《石林县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施方案》《石林县教体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石林县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五旗五徽 五认同”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石林县关于贯彻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实施方案》《石林县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等文件,统筹安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分阶段分步骤指导学校在学科融入、专题教育、主题实践、校园文化等方面构建长效机制。在小学低、中年级阶段,组织学生观看“中华民族全家福”图片、学唱儿歌等,初步感知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大家庭,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观看民族传统服饰、建筑等图片、视频等,初步感知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交融性;初步认识各民族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开展升国旗仪式、入少先队仪式等活动,利用重大纪念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等载体,初步感知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民族形象和中华文化符号,让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各民族是血脉相连、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关系;了解中华大地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共同团结奋斗的家园;了解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懂得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初步树立“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意识。在初中阶段,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强化中华民族认同;了解各民族共同建设、保卫祖国的史实,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的责任感;了解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强化中华文化认同;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梦想,树立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在高中阶段,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的最高利益;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同胞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成就;深入了解各民族政治上追求团结统一、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的发展历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县教育体育局着力打造“一中心三基地两示范点”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模式,“一个中心”即石林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依托中心的专家资源,研究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丰富课程内涵。“三个基地”即石林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陈列馆、圭山“一支人民的军队”纪念广场、张炽故居。“两个示范点”即民族小学和民族中学。开展“七个一”活动(上好“一堂思政课”、开展“一次宣传月活动”、征集“一批精品课”、组织“一系列比赛”、组织“一次通用语言文字展示”、布设“一个专栏”、打造“一个教育特色亮点”),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活动走深走实。推进“石榴籽”育人工程项目,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等主题教育活动和“牢记总书记嘱托、青春献礼二十大”学习领航计划,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思政课程体系。

(二)丰富育人资源,夯实课堂教学主渠道

征集示范微课、教学案例、实践教学方案、教学资源包等,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提供丰富学习资源,汇集视频课件等教学资源,让人物“活”起来,课程“亮”起来、思想“立”起来。编印《石林县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案例集》,汇集教案70个。编印《石林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教育国旗下讲话汇编》,汇集讲话稿35个。录制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昆明分课堂第六讲《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挖掘红色文化历史、民族团结故事等资源,以爱国主义故事、先进典型事迹等鲜活素材充实教学案例库,讲好“中央民族访问团在石林”“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石林”“云大附中在石林”“一支人民的军队与滇桂黔边纵队”“毕恒光与彝族舞踊会”“从去思碑到遗臭碑”“革命先驱张炽”“台儿庄战役烈士尹国华”等8个红色故事。同时,加强对民宗局制作的《北京的亲人来啦——纪念中央访问团访问云南首访路南圭山75周年画册》和拍摄专题纪录片《北京的亲人来啦》的学校宣传。抓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作,创建语言文字示范学校45所,石林的孩子在幼儿园100%会讲普通话。各校园坚持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和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写方方正正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三)突出知行合一,搭建实践育人新平台

挖掘红色育人资源,引导教师善讲“鲜活的思政课”,开展主题社会实践,丰富思政育人模式,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引导学生在深化对国情民情世情的了解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思政课堂从教室延伸到石林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览馆、石林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糯黑“一支人民的军队”纪念馆、石林县民族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石林一中云大附中在路南纪念馆、堡子革命烈士纪念馆、石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展示馆、石林县农民绘画展示馆等场所,由专家学者、场馆讲解员、志愿者等担任授课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开辟3条主题教育示范路线:第一条,追寻中央访问团足迹寻根之旅(县一中—维则村—蓑衣山—冒水洞村—宜政村—雨胜村—宜普勒村—水塘铺村);第二条,石林县革命斗争红色旅游线路(石林县城革命烈士纪念碑—“两碑”(遗臭碑、去思碑)文化馆—云大附中在路南纪念馆—上蒲草村毕恒光烈士纪念园—圭山镇小糯黑村张冲将军饮马塘—圭山镇大糯黑村圭山革命纪念馆—圭山森林公园“一支人民的军队”纪念广场—石林生态园天生关阻击战纪念碑);第三条,红色研学之旅:武庙(石林 “双碑”廉洁文化园)—石林一中(云大附中在路南纪念馆)—堡子革命烈士纪念馆(张炽故居)—双龙广场(革命英雄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塔)—中共石林历史展览馆—天生关阻击战纪念碑—上蒲草革命烈士纪念园—糯黑(一支人民的军队纪念馆、糯黑《盘江日报》旧址)—圭山森林公园红色教育基地(圭山一支人民的军队纪念广场、朱家璧事迹碑、圭山革命纪念塔)—长湖小学毕恒光住址。鼓励各校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在校园中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长廊、创建“石榴籽厅”,组织原创诗朗诵、课本剧等,让校园的墙面、走廊、树木“会说话”,让书本“活起来”。创建全国研学实践基地,设置“石林喀斯特探秘之旅”“阿诗玛文化探寻之旅”“中医文化品味之旅”“绿色生态体验之旅”“冰海科普探究之旅”“红色精神洗礼之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阅历,促进了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同时,也组织学生外出研学,开展“探访古都文化,感受文化魅力”、“军旅文化、探索科技、走访复旦”、“探访天眼,探索宇宙”、“一朝千年京华梦,十载万里研学营”、 “励游人间天堂,志学万里申城”、 “一朝步入西安,一日读懂千年”等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让各族青少年学生感受到了民族历史、爱国情怀、戏曲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激发学生文化自信、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牢固树立各族学生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

三、办理结果

如前所述,通过一系列措施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和方法,打牢各民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下一步,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二是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研究新时代面向少年儿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方式、载体、路径,推动相关教育纳入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德育体系,形成教育合力。三是抓好教育资源开发,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石林故事”。

(联系人及电话:王孝云087167786959

石林彝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

2025911


友情链接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石林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石林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1-67796695 邮箱:slxxgk@qq.com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