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彝族自治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关于县第十八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第300号建议答复的函
崔斌等15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石林石材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打造百亿级石材产业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产业发展情况
石林县石材产业主要包括“三石”,即建材石、宝玉石和观赏石。石材产业一直是石林的传统支柱性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石材产业已初具规模。
(一)建材石产业不断壮大
石林县的建筑装饰用大理石资源极为丰富,且品种多样,质地良好,发展潜力大。目前,已发现有开发价值的矿床(点)20余个,主要为3个品种,累计探明石材储量8.06亿立方米。2024年,全县共有建材石(大理石)生产、加工、销售企业11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从业人员700余人,年产值12.7亿元。
(二)宝玉石产业起步发展
全县拥有水晶、玛瑙、碧玉、黄蜡石等多个品种的宝石类资源,特别是石林彩玉作为具有地理标志性的产品,随其知名度提升,逐渐成为石林石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石林彩玉协会成立,发展至今拥有会员50余人。2024年石林鹿城广场形成“石林彩玉一条街”,拥有商户20余家,80余家石林彩玉加工作坊,带动相关产业和从业人员1000多人。
(三)观赏石产业稳步发展
石林县拥有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演化历史最久远、分布面积最广、类型最齐全、形态独特的古生代岩溶地貌观赏石群,还拥有众多的造型石、园林景观石、矿物晶体、古生物化石等资源。石林观赏石产业销售收入近亿元。2024年全县石材产业链产值12.95亿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云南石林石材特色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石林县科工信局作为主管单位,已经完成前期各项相关手续办理。2021年和2023年石林县科工信局共申报到云南省地方专项债券6.77亿元,为石林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实施云南石林石材特色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了资金保证,所申报资金全部拨付至项目实施主体石林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财政监管账户。
(二)石材产业园7号地块ICBD项目完工 ,正在进行招商工作。C区研发中心3层已出租给石林大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2层出租给昆明汇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余区域正在洽谈意向入驻企业。2、3号地块石林新型建材智慧产业园项目,已完成项目前期所有手续,如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不动产权证、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办理,取得修建防空地下室批复,初步设计批复等前期手续。11座单体建筑已完成项目主体验收,其中9座厂房正在开展内部管道及桥架安装,配套用房及研发展示中心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室外部分正在进行门岗、消防水池、雨水调蓄池施工及零星收尾工作。预计今年10月份完成项目竣工验收项目。
(三)2019年10月15日,石林县矿产资源管理系统建成运营,实现了全县石材车辆半封闭、全覆盖运输,杜绝了石材运输中超载问题,促进了财政税收的征收工作,特别是从运输上充分全面地掌握了全县石材建材的生产、销售情况。2024年石林县石材行业共完成税收总收入3565万元。
(四)2025年,石林县科工信局完成石林产业园区西街口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并取得批复。积极推动昆明石林宜奈站物流园可研报告和详细规划的编制,加快推进石林县工业科技十五五规划和石材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为石材加工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指引好方向。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资源重整,筑牢发展根基。
一是实施“探矿增储”计划,加大县域内碳酸钙矿山资源勘探力度,增加资源储备;二是合理规划矿权设置,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建立“优质矿权优先配置绿色企业”机制,矿权优先向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高新产品、资源综合利用率超70%、综合型生产经营等高端石材碳酸钙生产加工企业倾斜。淘汰“小散乱”矿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重组,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采、统一精选和统一配送,实现规模化开采;三是开展碳酸钙资源精细化勘探,按天然型材矿和非型材矿(含大理岩、石灰岩、方解石)两种类型进行矿产资源全成分、结构、颗粒度三个主要的性能指标的测试和认知,勘察清楚每一种碳酸钙矿产资源具体储量、优势和劣势;四是严格矿山动态监测,推广“台阶式开采+边采边治”模式,确保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同步推进,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不得采取破坏性开采方式进行开采,避免矿山无序开采和资源浪费。
(二)园区集聚,打造产业引擎,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2021年以来,石林县科工信局积极推动云南石林石材特色产业园高标准建设,搭建好产业承接平台,完善“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制定入园企业“亩均税收、能耗强度、科技含量”三把标尺。通过“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筑巢引凤”吸引龙头企业,力争将石材产业打造为“百亿级产业”。
按照石林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牵头,龙头企业、其它企业联合成立股份制公司的模式,共同开发建设云南石林石材特色产业园和西街口石材加工集中区。一是鼓励园区严格依据国家通用标准及行业规范,统一制定入园标准,设定产值、税收、能耗等量化指标,引导“小微”企业规范提升,整合入园发展。二是加大工业用地出让力度,强化拆迁用地整合力度,统筹安排年度土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西街口石材加工集中区建设。三是加快石林石材特色产业园、西街口石材加工集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步伐。重点支持园区企业提升石材加工装备数控化、智能化水平,积极引进“互联网+智能制造”平台,实现石材业人机料互联,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创新转型。四是依托矿产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石材交易结算平台,科学制定交易规则,实现统一结算,建成云南石材产业区块链金融供应链结算中心。
(三)技术创新变革、数智赋能,激活创新基因。
一是推动石材产业技术创新。整合石材产业上下游企业资源,搭建石林县“石材产业云平台”,推动“矿山开采—智能加工—云端交易”全流程数字化,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协同和产业链协同。通过平台提供市场动态、技术创新、物流配送等服务,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鼓励石材企业应用AI设计、5G远程控制、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对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和精准控制,打造“黑灯工厂”“智慧车间”,实现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加快推进石材产业产品创新。深度发展精深加工,积极引进超薄石材加工先进技术,开发生产具有隔音、防潮、保温性能的高附加值石材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二是推动校企产学研合作。积极推动与云南国土职业技术学院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科研院校在链接企业技术需求与技术攻关方面的桥梁作用,夯实产学研平台关键支撑,加快科研技术成果转化,助力石材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建设碳酸钙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全生物降解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石材碳酸钙产业创新链条建设,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齐抓共管,协同高校科研院所,强有力的推进科技创新,提升石材碳酸钙建链、延链、强链和补链。
(四)绿色循环,书写生态答卷。
一是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依据《工信部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1-4批)》《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等国家相关政策、技术标准以及环保要求,石材加工企业需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并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引导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我县石粉碎石综合利用项目,引导企业综合利用石材边角料、石粉等废料,研发生产人造石、加气混凝土砌块、石粉砖、涂料、瓷砖、马赛克等新产品,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利用核心技术,提高石粉综合利用量。二是加强石材产业环保监管。建立健全石材产业环保监管体系,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石材加工企业的废水、废渣、粉尘等污染物进行严格监管,确保石材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三是参照《云南省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推广阶梯式开采,覆土复绿技术,建立矿山生态修复基金,推动矿区生态旅游,形成"开采—修复—文旅"一体化可持续发展模式。
(五)品牌跃升,点亮文化之光。
设立“石文化创意中心”,推动石材产品向艺术品、收藏品升级;举办国际石材设计大赛,打造“石林造”区域品牌;联动石林风景区开发地质研学、石艺体验等文旅项目,实现“卖石头”向“卖文化”跨越。
一是加快石材行业标准化建设。积极参与国家、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石材清洁生产、装饰装修等标准化制订,切实提升我县石材行业在市场中的话语权。二是培育石材品牌。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策划和推广,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培育一批具有石林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的石材品牌。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产品推介会等活动,提升石林石材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鼓励发展石材文创品牌。支持石材企业围绕石材产业文化,深入挖掘开发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时尚性、实用性、便携性旅游商品。充分发挥云南石林石材特色产业园的带动作用,组织申报一批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带动一批石材企业加大文创投入,提升石材行业文创品牌影响力。
感谢您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杨伟,0871-67791340)
石林彝族自治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
2025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