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认真抓好2025年大春粮食生产的通知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认真抓好2025年大春粮食生产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园区,县直各部委办局,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不误农时抓好春耕生产,确保全年47.7万亩粮食生产任务落实,夯实粮食丰收基础,根据《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2025年粮油生产指导意见的通知》(昆政办〔2025〕6号)要求,现就抓好2025年粮食生产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重点工作
(一)加强耕地种植结构管控
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持续加强种植结构管控,防止耕地“非粮化”倾向,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和保护,落实管护责任和措施,坚决杜绝粮食生产功能区耕地撂荒和“非粮化”。
(二)持续推进耕地质量提升
做好2025年4.32万亩耕地质量提升工作,其中:长湖镇豆黑片区0.67万亩、长湖镇维则片区1.123万亩、长湖镇蓑衣山片区0.69万亩、长湖镇舍色片区1.2975万亩,鹿阜街道阿乌村、板桥街道龙潭村片区0.5394万亩。采取耕地深松、秸秆还田、微生物应用等配套技术措施,形成种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种植模式,保持耕地持续稳定生产能力。通过耕地复种高效利用,按照“小春、大春、晚秋”三季统筹、“主种、间种、补种”无缝衔接思路,推广养地作物“轮作、间作、套作”模式,提升耕地利用效益和耕地质量。
(三)改进农业生产方式
2025年全县计划实施粮食绿色优质高效示范12980亩,其中:推广水稻旱栽4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700亩、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2780亩、玉米绿色高质高效示范3200亩、红薯绿色高质高效示范1600亩。突出七个重点,一是抓实400亩优质稻旱地种植技术推广,打造核心示范样板150亩,水稻旱播技术示范20亩;二是继续探索大豆玉米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实施玉米种肥同播、人工播豆核心示范500亩;三是巩固水稻、玉米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技术,推广水稻集中工厂化育秧350亩及机插秧技术700亩;四是不断挖掘大豆产能,采用人参果套种大豆、烤烟套种大豆、果园套种大豆等模式,保障大豆供给;五是示范红薯绿色高质高效1600亩;六是重点抓好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主栽作物的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提高粮食作物品质;七是稳定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在车站、高速路口收费站及景区等旅游重点区域附近种植葵花1800亩。
(四)做好农资生产供应
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要组织人员紧盯关键农时、关键节点,深入村组开展技术宣传,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局要切实加强农药、化肥、种子市场监管力度,坚决查处违法经营行为,禁止哄抬物价现象发生,严防假劣种子流入市场。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要按照《植物检疫条例》,做好疫情监测与治理,开展种子苗木产地和调运检疫,做好有害生物疫情普查与防治。
(五)充分发挥惠农政策作用
严格落实各级扶持粮油生产发展政策措施,精心组织实施中央粮油生产保障、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等粮油生产重点项目,认真落实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精准发放耕地地力保护等涉农补贴,落实好粮油种植专项贷款贴息等新增政策,健全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投保面积,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
二、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粮食生产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农技人员要建立挂联包保制度,主动参加联系片区的涉粮生产工作并提出专业建议,帮助村组掌握好种植节令,谋划组织好春耕生产。
(二)全面落实防灾减灾措施
县气象局做好粮食生产气象服务,加强对干旱、低温冷害等气象灾害预测预警。县农业农村局科学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方案,提前储备防控物资,同时针对不同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重点抓好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治,聚焦重点区域和重要时期做好监测预警和防治,将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附件:1.石林县2025年粮食生产计划表
2.石林县2025年粮食作物及耕地质量保护科技措施计划表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5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