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彝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县第十八届 人大第三次会议第305号建议答复的函
石林彝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县第十八届
人大第三次会议第305号建议答复的函
昂扬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内容
您的建议提出:全县“双减”课后服务工作,存在时间延长与服务内容单一的矛盾,让教师身心俱疲;学生在校时间过长,缺少可自主支配的时间空间和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实践的机会;社会机构与资源单位参与课后服务呈现出片段化、散点式,缺乏系统设计和制度安排;服务质量参差不一、特色内容不够丰富,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建议:引进符合学校开展活动需求的专业团体、体育俱乐部、少年宫、科技馆、音乐家美术家协会等校外机构的专家、教师及教练员,探索引进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鼓励各行各业专家、有资质专长的家长加入到课后服务的队伍中。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等部门的组织优势,建立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提供“家门口的课后服务”。统筹社区辖区内的博物馆、党建示范点、运动场所、文化体验等场所,以公益形式调动起来。设立符合教师特长的服务项目,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开展交流活动,推广各校特色课程开发实践中好的经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纠正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教育评价观念。继续强化经费投入,适当增加音体美劳专任教师编制总量,积极构建教师编制动态统筹机制,加强区域内教师资源流动,确保师资流动与生源变动相适应,深化社会宣传引导。
二、办理情况
石林县先后印发《石林彝族自治县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县教育体育局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截至目前,开展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22所,实现了全覆盖、零拒绝,受到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学生家长的欢迎和好评,全国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直报平台收到了石林7425份家长无记名调查问卷,14029份学生调查问卷,家长对“双减”满意度达98.19%,学生满意度达98.17%。但课后服务还存在经费落实难、制度不健全、水平质量不高的问题。对此,县教育体育局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课后服务多种模式。要求各校课后服务时间可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辅导答疑和学习拓展指导,着力解决学生“吃不饱”“吃不好”问题。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向学生提供兴趣类课后服务内容,因地制宜开设德育、体育、美育、劳动、阅读、科学、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等,适当增加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过安全、快乐、有意义的课余生活。
二是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原则上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但考虑到学校实际,也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对于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按程序引进正规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教育部门负责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要求各校统筹利用好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好乡村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以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大本营,依托石林自然、文化资源,遴选命名18个研学实践基地,建立研学旅行教育实践网络,开展“石林喀斯特探秘之旅"“阿诗玛文化探寻之旅”“中医文化品位之旅”“绿色生态体验之旅”“冰海科普探究之旅”“红色精神洗礼之旅”等研学实践,丰富学生校外服务供给,促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
三是规范课后服务管理。严禁随意扩大范围,要求学校课后服务安排在上课日及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和学校教学计划之后,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早到校看管和自习、午餐午休看管、晚自习等服务不得纳入课后服务范围;严禁强制学生参加课后服务;严禁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刷题备考、讲授新课或集体补课;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不得将早到校看管和自习、午餐午休看管、晚自习等纳入课后服务收费项目,学校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免课后服务相关费用,学校执行收费公示制度;严禁不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人员进校提供课后服务。
四是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县教育、发改、财政、人社、市场监管、工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的实施方案》明确:教育部门负责课后服务推进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发展改革部门负责课后服务收费的指导和监管;财政部门负责课后服务财政资金的筹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负责核定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绩效工资总量。各部门协同合作,不断细化举措、落实责任,共同推进课后服务工作。
五是加强家校共育力度。目前,通过开展课后服务,基本上保证了小学生能在校内完成家庭作业,实现了小学生校内作业不出校门。同时通过家校沟通、主题式家庭教育微课、典型智慧家长案例等形式,积极向家长及社会宣传家庭教育相关知识,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防止“课内减负、课外增负”。
六是协调落实课后服务经费。《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的实施方案》明确,基本课后服务按不高于1.5元/生/课时、兴趣活动按不高于2元/生/课时的标准测算。课后服务经费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多种方式予以保障。在县级财政补助的基础上,由学生家长按实际参与情况缴费,学校收取服务费最高不超过400元/生/学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减免政策。由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的课后服务,按有关收费管理政策执行。课后服务费作为服务性收费,按学期收取,收入和支出纳入单位预算编制形成年度财政综合预算,专款专用,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但近年来,由于财政困难,县级补助没有兑现,省级补助未支付,也没有向家长收取。随着财政状况的逐步好转,将争取早日落实教师课后服务补助。
三、办理结果
如前所述,县教育体育局持续推进推动“双减”提质增效。下一步,一是课后服务再提升。进一步强化条件保障和提高服务质量,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项目,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有效性。充分挖掘教师潜力,深入开发校本课后服务资源,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积极利用好社会有益资源,健全课后服务体系。二是完善意见征集反馈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常态化向师生和家长公开征集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抓好完善提升。三是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教学水平。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四是继续加强部门协作,强化与宣传、文化、科技、综合行政执法、公安、卫健等部门沟通,争取支持配合,增强服务保障。五是加强家校共育力度,通过开放日、校长信箱、家访、书信、网络等多种方式,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进家庭、学校协同育人。
感谢您对教体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联系人及电话:王孝云 0871-67786959)
石林彝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
2024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