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彝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12113号提案答复的函
王锦城委员:
你在政协石林彝族自治县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已交由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坚持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引领,以理念创新引领乡村旅游、以机制创新赋能乡村旅游、以方法创新做优乡村旅游、以品牌创新提质乡村旅游,培育了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目前,全县共有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旅游名镇1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县级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个,形成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旅游名镇、名村和一批精品民宿客栈。糯黑村先后创建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石林街道被命名为省旅游名镇、和摩站村被命名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五棵树村被命名为云南省旅游名村。“石林奇观·体验阿诗玛之旅”列入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条红色旅游线路入选云南省红色精品旅游线路。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一)强化规划引领。一是编制了《石林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打破行政区划和条块局限,以区位条件、乡村旅游资源、地域文化为基础,以高品质、高品位的旅游景区为中心,以主要旅游干线为依托,“围点沿线”构造石林“一心一轴三带七区”乡村旅游空间布局结构。二是编制了《石林县“十四五”全域旅游规划》,提出了“一心四区八寨一环”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对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方向进行明确。三是对部分乡村旅游重点村进行规划。对乡村旅游重点村全面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基础上,糯黑石头寨编制了《糯黑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规划》、蓑衣山村、彝族第村编制了乡村旅游建设规划。
(二)加强设施建设。一是制定下发了《石林彝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建设标准(试行)》,对乡村旅游建设进行了规范;二是起草了《石林彝族自治县深入推进彝乡“八寨”规范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草拟稿)》,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规范。三是起草了《石林彝族自治县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草拟稿)》,为规范和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四是提升矣美堵村、糯黑村、五棵树村、堡子村、阿着底村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村内导向标识、景点标识、导览标识和主干道旅游交通标识等。
(三)继续品牌申报。以品牌创建为抓手,整合各级资源和资金,促进乡村旅游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品质提升。一是完成首批云南金牌旅游村和最美乡愁旅游地申报工作,申报金牌旅游村2个(糯黑村、五棵树村),最美乡愁旅游地9个。二是委托第三方开展石林“八寨”乡村旅游项目策划,通过招商引资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联合昆明市民宿和精品酒店协会拟把糯黑村打造为艺术村。三是2023年完成了国家文旅部“‘乡村四时好风光’旅游精品线路推荐”中“大美春光在路上”“乡土中国,诗画生活”2个主题2条线路推荐。
(四)创新融合发展。一是在差异化发展上,大糯黑村发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传统村落品牌优势,突出“石头寨”特色文化、红色旅游等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牌;五棵树村发挥云南省旅游名村品牌优势,重点发展特色民宿、餐饮、斗牛、彩玉、刺绣等产业,打造民宿牌;阿着底村发挥国家级非遗项目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传承地优势,提升阿着底村阿诗玛文化的品牌影响,发展庭院经济,发挥农家乐品牌优势,打造文化牌;维则村发挥九石阿旅游专线区位优势和独石山赵发扎营遗址、毕恒光革命活动遗址、中央民族访问团首访路南圭山区慰问活动旧址等资源优势,打造综合牌;矣美堵村发挥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村和彝青文化、圭山国家森林公园、苹果庄园等资源优势,打造“云上人家 秘境彝青”生态牌;堡子村发挥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品牌优势,依托冰雪海洋世界、张炽故居、千亩荷花基地,打造红色牌;小箐村利用紧邻石林风景名胜区的优势,发展刺绣产业、餐饮产业,打造刺绣牌;邓家山村发挥高铁西站、宜石高速收费站等区位优势,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在水上作文章,打造休闲牌。二是在产业融合发展上,根据乡村旅游示范村的资源优势,大糯黑村文旅融合发展、矣美都村实施康旅融合发展、阿着底村实施农旅融合发展、维则村实施文旅游融合发展、五棵树村实施景村融合发展、小箐村实施产旅融合发展、堡子村实施农旅融合发展、邓家山村实施休旅融合发展。
三、下步工作方向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51068”重点任务实施,通过以理念创新引领乡村旅游,以机制创新赋能乡村旅游,以方法创新做优乡村旅游,以品牌创新提质乡村旅游,继续走好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幸福路。
感谢您对石林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联系人及电话:张迎旭 0871-67796409)
石林彝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