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www.kmsl.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25076-202111-473131 主题分类: 2021年
发布机构: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1-11-25 11:17
名 称: 石林彝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 关于县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088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关键字:

石林彝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 关于县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088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1-11-25 11:17 浏览次数:54
字号:[ ]

石林彝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

关于县政协十届五次会议088提案答复的函

陈润德委员:

您提出的《于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古籍整理保护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加强古籍整理情况

(一)突出打造基层民族文化服务品牌。打造乡镇文化活动品牌,鹿阜街道举办巴江之春·百姓大舞台、鱼龙灯节等活动;石林街道举办放歌石林·筑梦彝乡等活动;板桥街道举办血桃文化旅游节、板桥故事汇等活动;圭山镇举办密枝节、彝族撒尼剧展演等活动;西街口镇举办摸稻花鱼大赛、女子摔跤、人生果文化旅游节等活动;长湖镇举办祭龙节、首届苹果文化旅游节、农民丰收节;大可乡举办苗族彝族花山节、火红大可篮球运动会等活动,形成一乡一品的特色文化。另外,中国石林国际火把狂欢节、春节文化系列活动、春节(庙会)活动等逐步形成石林特色民族文化节庆品牌。

(二)挖掘创作一批文学文艺作品。近年来,石林县编辑出版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石林卷)》、《石林之歌》、《石林县书画作品集》、《石林县第一届运动会摄影作品集》;创作《撒尼人》、运动会主题歌《青春之光》、少儿读物《小小阿诗玛》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打造了大型原生态歌舞《阿诗玛秘地》,与云南大德正智传媒公司共同创作的中国原创音乐剧《阿诗玛》被列为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获省第十三届新剧节目展演金奖。

2019年,创作的广场舞《马铃响来玉鸟儿唱》参加中国舞蹈家协会在广东举办的第二届“戴爱莲杯”人人跳全国群众舞蹈展演,荣获“魅力之星”称号。代表昆明市参加在玉溪市举办的“全民健身日”云南主会场活动,少数民族健身操(舞)大赛,分别荣获规定套路一等奖、自编自创套路二等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石林县创作的彝族(撒尼)器乐演奏节目《乐乐呀》代表昆明市参加云南省文旅厅主办的第十一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获得铜奖。在2019年《神彩云南第五届云南省农民画展》中,县文化馆组织的毕敏作品《幸福鼓》、黄云锋作品《瓜果飘香》、金牛作品《华夏一家亲》、龙金尧作品《架桥》、赵家福作品《大地的恩赐》等荣获优秀奖。

(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斐然。石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县,全县非遗项目达到120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5项、市级29项、县级82项,是全省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7名,其中国家级4人、省级15人、市级42人、县级146人。建有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艺术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示范学校等30个(其中省级4个、市级9个、县级17个),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成了石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展示馆、农民画馆,年接待参观人员1万余人。

(四)加强古籍整理。县民族图书馆重视和加强古籍整理,收藏国家级珍贵古籍文献名录2项(彝文手抄本《指路经》《纳多库瑟》);县非遗展示馆收集整理古籍文献,在石林毕摩展示馆展出很多石林当地古籍文献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为做好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古籍整理保护工作,最终实现文化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开发和文化复兴,我局在做好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委员的提案,积极开展了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古籍整理保护等各项工作

(一)重视基地建设,确立人文生态文化保护区。石林县少数民族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受外界影响较小的乡村较多地保存了历史遗迹、风俗礼仪及建筑民居等传统文化。为维护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经逐级申报评审,目前,石林县共公布了12个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其中:省级3个(糯黑村、月湖村、阿着底村)、市级5个(维则村、海宜村、芭茅村、大老挖村、下冒水洞村)、县级4个(上蒲草村、岩子脚村、红路口村、矣美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世界自然遗产—石林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南圭山国家森林公园)。

(二)确立保护对象,建立四级名录保护体系。通过挖掘、整理、论证、申报、考核和命名,目前,石林县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120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5项、市级33项、县级78项;国家级珍贵古籍文献名录2项(彝文手抄本《指路经》《纳多库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7人(国家级4人 、省级15人、市级42人、县级146人)。传统文化保护内容涵盖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等17个门类100多项,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三)建立传承基地,开展活态保护传承活动。为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得到长效性、科学性的活态传承,在项目主要流传地建立了阿着底刺绣基地、摔跤传统项目训练点、糯黑民族文化传习点、维则阿诗玛文化传习点、月湖阿诗玛文化传习点、万城阿诗玛文化传习点等传承基地,依靠传承人掌握的技艺和才能,结合传统民俗节日和民族生活习惯在民众中开展传承活动,使民族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发扬。编制了《石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读本》(教材),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五进活动,大力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努力在全县上下营造宣传、保护、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大三弦舞、撒尼刺绣等已列为中小学校的美术工艺课和课间操进行普及推广。摔跤项目已在多所学校长期招生开办。

(四)加强对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2021年,县文化和旅游局按照部门职能职责,明确了部门各项工作,文化遗产科加强石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县图书馆和县非遗中心加强地方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县文化馆挖掘石林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加大活化传承、保护利用与成果转化,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百姓日常生活,最终实现文化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开发和文化复兴。

三、下步工作措施

在下步工作中,县文旅局将积极推动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古籍整理保护工作重点扶持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抢救、搜集和整理,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进入了常态化、制度化。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联系人及电话黄兴  0874-67799880  

石林彝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1930


友情链接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石林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石林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1-67796695 邮箱:slxxgk@qq.com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