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彝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 关于县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091号提案答复的函
石林彝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
关于县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091号提案答复的函
汤学明委员:
您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大旅游要素联动,实现旅游资源共享的建议》提案,已交县文化和旅游局办理。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抓实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石林是“因石而名、因旅而兴”的云南老牌旅游目的地之一,也是全国知晓、世界闻名的旅游名片。旅游是石林最大的优势,全域旅游是石林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是石林高质量跨越的希望所在。近年来,石林县紧紧围绕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这一奋斗目标,念好“山”字经,做好“石”文章,谱好文化曲,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旅游业全时空、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初步构建。但是,目前石林的旅游还未彻底摆脱景区景点观光游的束缚,旅游业转型升级较慢,拖慢了全域旅游的发展步伐。特别是受全国风景名胜区景区门票降价政策、全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一机游”政策、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石林旅游业发展受到严重冲击。面对旅游业转型发展的难题和困境,我们必须坚持“旅游兴县”不动摇,加快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大力推进石林旅游由单一观光型向复合型、门票型向产业型、景区型向全域型转变,全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二、办理情况
(一)高位推动。牵头研究制定了《全域旅游项目建设建设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套班子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分管旅游的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各乡镇(街道)、各园区和县直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石林县全域旅游项目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全域旅游项目的推进工作,从顶层设计层面推动全域旅游由“部门推动”向“党政统筹”转变,并把全域旅游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体系,建立全域旅游项目建设目标倒逼、联审联批、服务协调、项目退出和推进奖惩机制,构建了县、乡镇(街道)两级全域旅游项目推进体系,形成了全县文化旅游发展“一盘棋”的良好工作氛围。2021年3月15日下午,石林县全域旅游项目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石林县全域旅游项目建设推进工作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
(二)党建引领。一是牵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石林彝族自治县全域旅游行业委员会。该委员会隶属于中国共产党石林彝族自治县委县直机关工作委员会,管理石林县全域旅游行业党委下属党组织。设委员9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2名。石林县全域旅游行业党委书记拟由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兼任;副书记拟由县委“两新”组织工委专职副书记、县文化和旅游局分管副局长兼任,负责研究、统筹、指导、管理全县旅游行业党建工作。二是牵头研究制定了《石林彝族自治县旅游行业党的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该《办法》明确了石林县旅游行业党的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工作载体、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等,旨在进一步加强党对旅游工作的领导,以党建促行业建设、强行业管理,不断提升旅游行业党建科学化水平,创新行业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实落地,不断丰富旅游行业党的建设内涵,不断增强旅游行业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为石林县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规划统领。坚定“石林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叫石林”理念,立足大区域、着眼大旅游、策划大项目、打造新业态,对石林全域旅游的空间、产业、时空、要素等进行系统谋划、整体策划,有效破除景区与城市之间的空间界限,实现景城布局协调衔接、产业配套互补、设施资源共享,多景区客源互送,老景区、新景区、度假区全面对接和贯通。以旅游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规划紧紧围绕旅游进行布局,形成遗产展示、农业观光、户外体验、休闲康体、生态旅游联动的全域旅游空间发展格局。2021年7月19日,《石林县“十四五”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该《规划》运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明确了石林县“十四五”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内容涵盖石林县“十四五”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旅游项目策划、旅游产品供给、旅游产业融合、公共服务体系、文化活化传承、城乡统筹发展、旅游品牌营销、旅游发展要素保障等重要内容。
(四)有效供给。一是提升旅游服务。加强旅游交通基础建设,修建景区旅游专线,开通高铁站到县城和各景区旅游公交,在主要交通节点设置了共享汽车站点,构建便捷交通网络。完善全域旅游引导标识,建成一批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A级景区均配套建设A级旅游厕所。先后投资9000多万元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提供景区智能导览、慢直播、无感支付等智能化服务,旅游厕所、停车场等设施实现智慧化管理。打造了彝族第一村特色民俗客栈、非遗文化街、全息投影双龙网红街、东门坊美食街等特色餐饮街区,做强夜间经济。二是健全供给体系。以“旅游 ”为抓手,着力推进“农旅互动、工旅互通、商旅互赢”,引进了昆明“七彩世界”文化旅游、阿诗玛文旅小镇、融创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成了以万家欢蓝莓庄园为代表的农旅融合项目,以杏林大观园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康养小镇,以圭山森林公园“一支人民的军队”、石林“两碑”(遗臭碑、去思碑)、张炽革命烈士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线路,以喀斯特地质博物馆、冰雪海洋世界、非遗传承展示馆等为代表的研学旅游基地,培育了人参果节、血桃节、糯黑乡村音乐节等“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旅游文化活动,火把节、阿诗玛文化旅游节等节庆品牌逐步做大做强。三是加大宣传营销。按照“传统媒体全覆盖、新兴媒体全辐射”的宣传营销思路,对内实行“大景区制”,全面整合各景区景点宣传资源,实行全域旅游联合营销、精准营销;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等平台,整合现有媒体资源,搭建新媒体宣传营销矩阵;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运用“两微一端”、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社交平台,对石林文化旅游进行系列化、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宣传营销。
(五)科技赋能。坚持科技赋能,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国际国内先进的智慧旅游运营商,加快推进“一中心四体系”石林智慧旅游综合平台,实现“一部手机游石林”。目前,我先通过融合发展,借助“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建设,实现了在线投诉、处理;各主要景区景点均实现了Wi-Fi、通讯信号、视频覆盖、流量实时监控;已开通“石林文旅”等官方微信公众号。2020年9月,石林县被列为全国117家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区)之一(云南省仅有石林县、楚雄市、开远市三家)。2021年9月27日,石林县人民政府与中国联通昆明分公司签订了“石林数字乡村”建设项目框架协议,持续推动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共同推进“数字石林”建设,不断推动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智慧文旅等发展。2021年8月以来,县文化和旅游局加强与云南网新媒体视频中心深层次沟通对接,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将创新规划“1 1 N”工程(“一网络、一中心、N应用”),全力构建综合管理、智慧服务、智慧旅游、智慧创新四大体系,为游客提供更加安心、舒适、便捷的服务,着力打造“政府监管服务无处不在、游客体验自由自在”的实地应用范例。
(六)强化监管。牵头建立健全石林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成立了由县市场监管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公安局、石林管理局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县旅游市场监管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形成强大合力,统筹指挥全县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工作。自2021年4月以来,按照“景区景点片区”和“高铁站、客运车站片区”两个分组,立足巩固“十个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以旅行社、车站、景区景点、景区停车场、景区及周边涉旅购物店、涉旅企业为重点,从旅游市场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市场秩序、服务质量、应急值守、投诉处置、舆情处理、氛围营造以及A级旅游景区常态化达标情况等九个方面开展综合大检查,并及时反馈问题,督促各景区、景点对存在问题进行专项整改。目前,县文化和旅游局通过“区域融合”带动县市场监管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公安局、石林管理局等单位开展联动协作、联合执法等行动,聚力解决、合力破解推动石林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已成为常态。
三、下步工作打算
2021年9月16日,石林县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石林县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会议提出,石林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工作要以智慧城市、智慧产业、智慧乡村、智慧旅游一体融合。根据本次会议要求,我局将加强向上对接,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支持:一是着力建设旅游大数据平台。整合石林县现有各类数据平台资源;通过旅游数据收集和分析,挖掘旅游资源和游客兴趣点,制定相应营销主题,推动旅游行业的产品创新和政策创新等。二是着力构筑数字化互动有效监管体系。通过数字化建设互联网式的评价体系和快速反馈机制有效监管吃、住、行、购等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实现价格透明、品质可靠,游客花钱放心的旅游环境。三是着力实现高品质的智慧服务。聚焦游客出行诉求,全方面优化服务,提供游客方便、便捷、互动、贴心的服务,整体提升游客游中体验。四是着力打造新媒体数字化营销矩阵。采用全新的思维去做好旅游资源和区域旅游品牌的营销,数据化和精准化有效提升营销效果,引导游客互联网式传播,实现最小投入,最大产出。五是着力升级旅游管理现代化。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主动获取游客信息,形成游客数据积累和分析体系,实现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通过以上五项措施,进一步推进石林县智慧景区、数字展览等文旅项目,积极培育具有在线、智能、交互为特征的石林文化旅游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石林县文化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智慧旅游云南标杆、全国样板。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石林彝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