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www.kmsl.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25076-202111-473042 主题分类: 2021年
发布机构: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1-11-25 10:49
名 称: 石林彝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 关于对县第十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第137号建议答复的函
文号: 关键字:

石林彝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 关于对县第十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第137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1-11-25 10:49 浏览次数:66
字号:[ ]

石林彝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

关于县第十七届人大第次会议第137号建议答复的函

李学芝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大糯黑村修复盘江报社旧址的建议》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保护工作,一是安排专业人员对该建筑进行实地勘察,该建筑古朴自然、因地制宜、年代久远,并具有糯黑村典型传统石板房民居特色。

二是史料查证情况。经我局查阅相关工作档案,该建筑第一次被称为盘江报社旧址”地名,应为2008年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在糯黑村举办学术考察点期间,由一些没有搞清历史的单位设立的指示牌上出现。今年正值建党一百周,为进一步了解和摸清石林县红色革命历程及红色遗址分别情况,本着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工作原则,经县委宣传部红色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委党史研究室、县文物管理所等有关单位及县政协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红色圭山》编撰委员会,查阅大量涉及“一支人民的军队”、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滇桂黔边纵队等与圭山地区红色革命有关的革命队伍活动历程及机构设立情况史料后,我们至今没有查阅到可以佐证的大糯黑村该建筑是《盘江报》旧址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历史线索,更没有查到“盘江报社”“盘江日报社”的机构。

至今可以查阅到《盘江报》历史的权威文献资料为1990年11月,由中共红河州委党史办、中共曲靖地委党史办、中共昆明市委党史办、中共文山州委党史办共同合编的党史文献《盘江烽火》,该书第486页的祁文《回忆〈战斗报〉和〈盘江报〉》一文,详细记载了《盘江报》的创办经过:“《盘江报》是1948年19月底在邱北县双龙营大竹箐村诞生的。先后在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胜利支队即1支队政治部、盘北指挥部、中共弥泸地委、边纵2支队政治部领导下,战斗了1年零4个月,于1950年3月,中共宜良地委成立后,完成了历史任务,经地委批准停刊………”。

同时,在邱北县城弥勒湾会址纪念馆,也有《盘江报》的创办经过的详细展览内容。1948年底,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胜利支队赵国徽,带着前委书记庄田命令留在邱北双龙营山区根据地的一部只能收听的电台,在文山州邱北县老鸦屯建立联络站,联络留在邱北各地的伤病员,领导老鸦屯地区的革命斗争,后为了充分利用这部前委留下的电台,通过邱北县城地下党员何季华买来电池、油墨、蜡纸等油印物品,由郭兆华、祁文等4人,郭兆华每天收听延安新华社发出的辽沈、平津、淮海等各战场捷报和《将革命进行到底》重要电文,刻印出来供部队和地方学习宣传,并就此办起《盘江报》。《盘江报》为不定期出版,每期印数约500份。电台先是安排在老鸦屯上寨杨文意家,后因敌情紧张,又转移到大竹箐村刘正文、刘正华、刘正湘弟兄家。《盘江报》印出后,由刘氏三兄弟和祁文轮流送到老鸦屯、双龙营、普格三个联络点,交给赵国徽、常志高、王斌、杨煦荣、孙式先转送给各游击队、武工队、和地方干部阅读,向群众散发宣传。同时,送进县城,由何季华组织王家忠、、黄宝琦等秘密张贴,派人贴到双龙营、八道哨敌占区,《盘江报》的影响日渐扩大。《盘江报》在邱北工作到1949年2月,同年3月搬到泸西县继续出版。中共宜良地委成立后,经地委批准停刊。

三是下步工作计划。糯黑村第二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特色鲜明,传统民族文化资源丰厚,具有较高的保护和开发潜力。我局将邀请省市文物保护专家对保存较好的历史建筑进行文物建筑评估,逐步申报为优秀民居和历史建筑,积极向省、市、县财政部门争取专项资金,编制保护规划,组织实施保护修缮工作,保护利用好糯黑村传统民居。

感谢您对石林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石林彝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7月8日


友情链接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石林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石林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1-67796695 邮箱:slxxgk@qq.com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