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石林彝族自治县委党史研究室 关于县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98号提案答复的函
毕宏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革命活动事典〉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由云南、广西、贵州三省20多个民族的优秀儿女组成的,战斗在西南边疆,极具代表性的一支敌后人民武装。1947年3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蒋管区发动农民武装斗争问题的指示。同年12月,中共云南省工委在建水召开扩大会议,部署发动大规模游击战争。1948年2月,按照云南省工委的部署,发动圭山起义。随后,朱家璧、张子斋率滇南地下党在石屏境内集结的一批武装斗争骨干70多人到弥勒县西山,与当地党组织领导的武装队伍汇合,建立了云南第一支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一支人民的军队”,1948年7月番号改为“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1948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关于加强对边界地区武装部队领导的指示,中共桂滇边工作委员会和云南省工作委员会将滇东南地区的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1纵队调至桂滇边界地区,与桂滇边人民游击队第1支队(原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1团)合编,成立桂滇边人民游击队。
1949年1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决定将战斗在滇桂黔边区的“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桂滇边部队、广西左右江地区、黔西南地区和滇东南的游击部队,在罗平县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纵队。1949年7月,根据中央决定,云南滇南地区、思普地区、滇东北地区、滇中地区、滇西和滇西北地区的游击武装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纵队,统一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下辖第1—12支队,两个独立团,共3万余人。其中有10个支队和两个独立团战斗在云南。
1950年3月,滇桂黔边纵队番号撤销,部队分别编入云南、广西和贵州军区,圆满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早期的雏形发端于圭山地区,并在位于现在石林县圭山镇的老庄科村宣布了最早发端时的番号。圭山地区对于边纵的发展意义重大,边纵的发展对于推动云南解放、策应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意义重大。因此,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革命活动事典》,做好其革命活动历程、革命活动大事的整理和宣传十分重要、非常必要。
二、办理情况
1.工作背景。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大庆之年。为配合全国上下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二届中共石林县委108次常委会研究,决定按照“一中心两基地”框架,开展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其中就明确要编辑创作一批红色教育作品,以石林红色革命历史为题材,编辑适合干部职工教育、中小学生教育和面向游客宣传的石林红色教育读本。提出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革命活动事典》,切合中央关于百年党庆的部署要求,也是落实县委决定的具体行动。
2.存在问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有诸多的困难。一是纵队活动覆盖区域远远超越石林现有行政地域。仅仅以圭山起义爆发和“一支人民的军队”番号宣布之后建立的圭山革命根据地来说,它从覆盖地域是以圭山为中心,涵盖石林、陆良、泸西、弥勒等多个县的一个广阔范围,它远远超出石林历史上和现在行政区划涉及的范围。而发展到滇桂黔边纵队之后,其覆盖区域则更是包括整个云南省和贵州西部、广西西部,石林仅仅是其中一小块而已。二是纵队主力部队在石林活动时间很短。1948年2月5日,圭山地区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圭山起义,随后组建了“一支人民的军队”。1948年3月底,起义部队就离开了圭山地区前往滇东北活动,在1948年5月调头南下的时候又短暂经过圭山地区。1948年底,起义部队回到圭山地区时,番号、建制、规模都已经大为改变,并且很快就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与其他部队合编为桂滇黔边纵队,半年之后又与云南省内其他多支部队进一步合编为滇桂黔边纵队。边纵指挥部以流动办公为主,中途曾短暂经停石林,但没有留下太多详实的史料。三是边纵革命活动史料有待挖掘。由于历史的原因,边纵的发展曾经经历曲折,圭山老庄科宣布成立的“一支人民的军队”曾经很少有人知晓,而由其发展壮大并多次改编合编之后形成的滇桂黔边纵队曾经走过艰难的历程。因此,相关资料史料很多也被损毁消失。四是上级审批要求严格。基于以上原因,编著《滇桂黔边纵队革命活动事典》有很大的困难。
3.办理过程。在接到关于本提案办理的通知后,我们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及时成立由县委党史研究室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县教育体育局等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机构,广泛调集各方资源,集中各方智慧,扎实开展提案办理工作。二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取多个渠道开展资料收集整理。通过面向全县公开发布石林红色革命史料征集的通知,组织专人深入到毕恒光等有关革命烈士后人家中进行现场走访调查,查阅各个时期公开发表的有关边纵权威书籍、文章,不断丰富对边纵革命活动的了解,提升对其影响和作用的认识,整理了滇桂黔边区纵队革命活动大事记和组织机构整编历程、最终归属。三是积极参与协调,在糯黑村建立了滇桂黔边纵队前身“一支人民的军队”纪念馆,该馆已于8月1日建成开放。在场馆建设过程中,我们认真组织展板图片、文字等资料的审核把关,撰写了解说词通稿并对通稿进行了多轮次的修改、提升、完善,确保将边纵从诞生到撤销整个过程的历程厘清,围绕突出石林和圭山地区的作用和影响整理出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进行了展示。四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筹建中共石林历史展览馆长湖分馆(毕恒光烈士纪念馆),目前该项目已列入全市申请全省2022年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保护利用补助项目。五是与县教体局多次会商的基础上,着手起草了革命活动事典初稿。我们将边纵革命活动放到推动整个云南解放和策应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解放全中国的高度来审视,放到石林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过程中要搞好不同类型群众的教育的角度来思考,最后决定立足在石林县中小学生中开展研学旅游、传承红色基因,将边纵革命活动融入党领导石林各族人民走过的百年峥嵘岁月,编著了《石林革命历史教育读本》初稿。
三、下步工作方向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的革命活动是一座开展党史研究的富矿和进行红色教育的宝库,是石林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中的一个特色和亮点,值得用情投入去专研、用心投入去开发。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革命活动事典,是提升石林红色文化影响和形象的重要途径。我们将以本次提案办理为契机和新的起点,努力做到“党有所需,史有所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党史工作的论述落到对边纵革命活动场馆解说的过程中,通过进一步收集整理相关史料,厘清历史脉络,提升思想认识,积极协调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在编著适宜中小学学生阅读的《石林革命历史教育读本》初稿的基础上,尽快编著适宜干部职工阅读的成人版和适宜专家学者研读的专家版,为擦亮以边纵革命活动为代表的石林红色革命文化品牌贡献自己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县党史研究工作和红色革命文化的关心支持,恳请您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关心、关注石林党史研究工作和红色革命文化的挖掘发掘、宣传宣讲和保护开发工作。期待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联系人及电话:吴长军 0871-67797015)
中共石林彝族自治县委党史研究室
2021 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