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教体函〔2021〕34号 《关于抓好体育产业知识培训、推进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建议》答复的函
灶兴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抓好体育产业知识培训、推进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意见》,发展体育产业,推进体旅融合发展,打造全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体育旅游徒步精品线路、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打造民族体育产品创意、做特少数民族体育产业,打造集体育赛事、体育消费、体育旅游、体育服务、全民健身为一体的云南高原特色体育产业综合体等工作列为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加以推进。石林具备较好的发展体育产业基础,得天独厚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优良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富集的高品质旅游资源,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特色鲜明的自然和文化旅游景区之一。石林大道、环城道路、台创园区的各个环道、环黑龙潭水库的自行车赛道、杨梅山山地自行车赛道、圭山登山步道以及具有石林地方特色斗牛、户外摔跤场等,都是良好的户外体育健身赛道和赛场。除县民族体育场、县文体中心体育馆、县文体中心综合训练馆外,我县还有各类足球运动场20块、田径场19个、标准游泳池1个、篮球场426个、排球场18个、乒乓球场129个、羽毛球场20个、冰雪运动场1个、健身房6家等,为我县发展体育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我县的体育产业发展存在:对体育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滞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体育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不优、体育赛事宣传营销不畅等不足,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建议多层次、多渠道加强体育产业知识培训、推进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助推体旅融合发展。
二、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近年来,我县以创建特色体育休闲产业区为抓手,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业,培育特色运动休闲和体育创意文化娱乐新兴业态,积极引进品牌体育赛事,做大做强“石林彝族斗牛”品牌产业,引进社会资本建设斗牛城、文体中心等一批项目,协调推进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互动发展,促使各级各类体育市场充分发育,逐步建成符合体育发展规律的产业体系,利用我县摔跤等传统体育项目,支持石林圭山印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举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摔跤、斗牛等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借助承办昆明市第六届运动会、昆明市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契机建设了综合训练馆、县民族中学体育馆,与现有的体育馆配套使用,对县民族体育场、县鹿阜中学田径场等体育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截止2019年12月31日石林县体育场地面积54.20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4平方米,全县行政村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100%,自然村覆盖率达80%。历年来,积极争取举办各类体育赛事,通过赛事的举办满足大众对精神文化的更高追求,用赛事推动文化、旅游的共同发展。特别是2016年以来中国昆明·石林原野射箭公开赛的举办,在全国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最终实现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实现体育+旅游,成为“一带一路”区域内开放合作的亮点。
目前计划通过体育+旅游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全国垂钓小镇的方案在筹备当中,并同步计划利用我县境内水域,打造路亚垂钓基地,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钓鱼爱好者将聚集我县展开比赛。这对我县承办体育赛事打品牌、树形象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身体健康成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自然体现,以科学、有效的健身方法和手段促进身体健康的需求不断提升,对专业的社会体育服务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加大。结合实际,石林县每年举办以下培训:
1.举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每期参与培训人员不少于60人。
2.举办摔跤、篮球、羽毛球、气排球等单项骨干培训(近两年因疫情原因,延后举办)。
3.举办不低于3000人国民体质检测,通过检测开具科学健身运动处方,指导群众科学健身。
4.通过以赛代训的模式,在赛前开展培训,有针对性的对项目教练员、裁判员进行专项培训,每年各项目培训人数不低于50人,全年各项目培训人数合计300余人次。
在做好自主培训的同时,县教育体育局还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省、市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以提高我县现有体育人才的知识体系,更好地为石林县的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发展作好服务工作。
三、下步工作方向
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四轮驱动’,即运动的人、流动的赛事、生机勃勃的线下场景、周边衍生的体育消费。县教育体育局局将认真落实国家、省、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各项精神,发展体育产业并积极争取多层次、多渠道的参与体育产业知识培训、推进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助推体旅融合发展。感谢您对石林教体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石林彝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
2021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