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县直各相关单位:
现将《石林彝族自治县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7月9日
石林彝族自治县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云南省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晋级行动计划》(云政办发〔2018〕19 号)精神,为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推动健康石林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基础设施、设备和服务能力建设,着力解决好县域医疗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县级公立医院在区域医疗和健康扶贫中的“龙头”作用,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县域内就近就便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需要。
二、 工作目标
按照分批分期的建设原则,综合考虑县域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医疗服务辐射能力,选择一所能力较强的公立综合医院进行重点建设,到2019年末,达到国家《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以下简称基本标准)的要求;到2020年,县域就诊率达90%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遴选1所县级公立医院,采取合理规划、能力建设、结构优化等措施,到2020年基本达到二级医院标准。
三、领导小组
成立石林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石林县)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普建勇 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组长:苏云波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 员:洪 敏 县卫生健康局局长
李永福 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
段明宗 县发展改革局局长
黄 丽 县财政局局长
毕卫东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赵永宇 县委编办主任
段维亚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刘 辉 县人民医院院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卫生健康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办公室主任由洪敏兼任。
四、工作任务
(一)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扶贫工程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改善县级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为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晋级奠定基础。
(二)完善县级公立医院诊疗科目
县级医院对照基本标准,健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等临床科室及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一级科室,逐步开设独立的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妇科、产科等二级诊疗科目,重点提升外科手术、重症医学、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服务能力及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推广适宜的内镜微创诊疗技术,使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县级公立医院得到规范化诊疗。
(三)实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支持县级公立医院开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鼓励各医疗单位开展多层次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有效提升专科疾病诊治能力。2019年—2020年期间,每年建设1—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成一批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重点专科群,提升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技术水平。
(四)强化三级医院对口帮扶
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加强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医发〔2016〕7号)要求,充分利用好支援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全面提升受援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按照省卫生健康委总体要求和部署,由县卫生健康局协调和指导对口帮扶双方结合实际,明确年度对口帮扶目标、内容等,以科室建设、人才培养和适宜技术推广为重点,不断提升对口帮扶的实效。同时,将受援医院达到基本标准作为评价帮扶效果的重要指标。
(五)加强人才队伍培养
实施定向委托培养,增加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不断增加县级公立医院医学专业人员总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干医师培训等教育培训向县级公立医院倾斜,不断提升县级公立医院临床医师整体水平。
(六)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
推动三级医院与县级公立医院组建以技术、人才、管理、利益为纽带的医疗联合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采取由县级医院牵头与各乡镇医疗机构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的医联体、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模式,鼓励医疗联合体内医疗机构统筹人员调配、薪酬分配、资源共享等,形成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渠道和机制,提升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七)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
加快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县域内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支持县域内远程医疗和双向转诊服务。加强县级公立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影像归档与传输系统(PACS)、电子病历系统(EMR)等基础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医院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医院内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加快推进建设政府主导、功能统一、互联互通,覆盖县、乡、村三级政府举办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基本的公益性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影像等远程医疗服务和双向转诊服务。贯彻落实“互联网+健康医疗”行动计划,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为群众提供预约挂号、预约检查、线上支付、检查检验结果推送等服务,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着力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和政策体系,创新县域分级诊疗制度,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医保政策。鼓励和引导居民到基层首诊,上级医院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检查、住院等服务,畅通术后恢复期、重症稳定期等患者向下转诊通道。同时通过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落实居民的个体健康管理,促进和引导群众合理使用医疗资源,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
(九)实施医院等级评审
1.坚持周期性、制度性的医院等级评审评价工作,按照医院等级评审的工作要求,启动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对前期通过评审且评审周期已满的二级综合医院进行重新评审;对通过评审,但评审周期未满的二级综合医院进行追踪评审,持续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将达到基本标准作为县级公立医院申请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的前置条件。
2.在保证区域医疗服务体系完整性的前提下,达到基本标准要求、编制床位和开放床位达到500张以上、医疗服务能力辐射2个以上县域、获得5个以上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县级公立医院,可申请晋级为三级医院。
五、实施步骤
(一)县级创建
结合实际,对照基本标准,查找不足,摸清县级公立医院存在的“短板”,明确创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评估验收
县级公立医院建设达标后,经县卫生健康局审查后向省卫生健康委申报评估验收。省卫生健康委根据各县级申报情况,会同省财政厅等部门组成专家组进行评估验收。
(三)支持激励
创建工作资金主要由市、县负责。省财政按照“以奖代补”形式,对评估验收达到基本标准的县级公立医院,省级财政每所给予500万元补助资金。
六、工作要求
全县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持续提升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履行好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主体责任。
县卫生健康局要加强对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出台相应支持政策,确保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实效。要统筹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服务体系设置,将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提升纳入当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在规划中适当增加二级医院设置空间。组织和指导全县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验收推荐上报工作;组建专家组开展初审和初验工作等,并将省级验收结果纳入县级对各医疗单位年度卫生健康工作考核范围。对不能按时达标的县级公立医院,在新一轮申请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时不予受理,并作为县财政安排有关项目和资金的重要参考因素。
县发展改革局要指导做好项目立项审批工作,积极争取和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县级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
县财政局要指导县卫生健康局及时拨付有关补助资金,足额配套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