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县工信局对县第十七届人大会第二次会议第329号建议的答复
石林彝族自治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对县第十七届人大会第二次会议第329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彭建华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我县工业企业发展的关心。您在县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十二五期间招商引资工业企业发展状况调查》已交由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十二五期间至今招商引资工业项目概况
2010—2017年,全县新登记注册的工业企业140户,占全县工业企业的37.1%。其中2010年登记注册的企业有3户,2011年登记注册的有1户,2012年注册的有5户,2013年注册的有6户,2014年注册的有12户,2015年注册的有25户,2016年注册的有38户,2017年注册的有50户。石林生态工业集中区有企业28户。
分营业状态看,2010—2017年新登记注册的140户工业企业中正常营业的有87户,企业正常营业率为62.1%;筹建的有38户;停产、关闭和破产的有15户。
按地域分,鹿阜街道办事处66户,石林街道办事处19户,板桥街道办事处有7户,西街口镇25户,圭山镇15户,长湖镇5户,大可乡3户。
按行业分,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户,农副食品加工业15户,食品制造业14户,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2户,纺织业4户,纺织服装、服饰业9户,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5户,造纸和纸制品业4户,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6户,医药制造业4户,橡胶和塑料制品业8户,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2户,金属制品业11户,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户,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3户,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9户。
十二五期间,是石林县工业发展的起步壮大期,工业园区建设初见规模,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是历年之最。年均开工工业项目十余个,其中形成工业增加值支撑的新能源产业均为十二五期间建设。云彩金可、爱生行等生物医药企业也是在十二五期间通过招商引资落地建成,为石林县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农产品加工业也是石林县招商引资重点产业,其中双汇、温氏、中种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落地石林。传统石材建材业招商引资的力度持续加大,尤其石材行业,在是十二五期间落地项目较多,后期成长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四户左右。总体而言,十二五企业招商引资工业项目成绩是突出的,对石林县工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石林县工业经济特点
(一)2010—2017年新引入企业户数增长快,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县工业的一半
2010年到2017年期间,全县新注册登记的企业有140户,占全县工业企业户数的37.1%,年均增加18户企业,企业户数增长快快速;2017年全县2010—2017年登记注册的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972万元,占全县工业的45.6%,几乎占全县工业的一半。
(二)新引入企业是我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主要因素
“ 十二五”期间,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是时代的主题,以双汇食品为代表的农特产品加工企业建成投产,雨生红球藻、圣火药业等生物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形成规模,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县工业由2010年的煤炭采洗选业(占比46.3%)为主导、烟叶复烤(占比11.6%)稳步发展、石材加工(占比15.6%)不断扩大向如今的新能源发电为主导(占比33.7%)、石材加工(占比16.6%)精深拓展、农副产品加工(占比22.1%)不断扩大的方向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2017年,全县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增加值4.3亿元,重工业实现增加值6.9万元。轻、重工业增加值占比为39%和61%,重工业增加值占比较“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下降了18个百分点。偏重化的产业结构特点有所改善,发展协调性加强。新企业的不断引入是我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主要因素。
(三)新引入企业对我县工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功不可没
2014年,随着国家去产能、调结构等宏观经济调控,我县传统工业产业受到严峻的生产挑战。炼铁、焦化、红砖行业集体淘汰,煤炭开采行业政策性停产。另外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影响,石材加工业、水泥制造业、电缆桥架、PVC和PPR板、管、型材制造业不同程度受影响,传统工业企业生存受到极大挑战,我县工业经济大幅下滑。2014年,我县工业增加值完成11.3亿元,同比下降23.1%。由于工业经济的大幅下滑,我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6%。2015年,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企业建成投产,雨生红球藻、圣火药业等生物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形成规模,煤炭、水泥、石材等技改工艺逐步提升,我县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2017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3.3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2亿元,同比增长10.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7.4%。新引入企业顶住了我县工业经济下行的压力,对我县工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功不可没。
(四)个别新引入对我县财政增收作用明显,但整体工业税收与经济不对等
十二五期间我县引入的工业企业快速增加,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工业税收的增加对全县财政增收作用明显,以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工业企业,2017年创造了5200万元的税收,有力支撑了我县财税收入的增长,对我县财政增收贡献力量。但从整体情况看,我县工业税收渠道并没有拓宽,工业税收与工业经济增长不对等。2011年全县工业增值税为12470万元,传统工业煤炭、烟叶复烤、供电和石材四个行业实现增值税11865万元,占全县的95.1%。2017年全县工业增值税为12315万元,传统工业煤炭、烟叶复烤、供电和石材四个行业实现增值税7215万元,占全县的58.6%,昆明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上缴增值税为3131万元,占全县的25.4%,剔除以上两块税收,测算新引人企业的增值税仅占全县6%左右。新引人企业增值税占比与经济总量占比严重不对等,原因何在:一是新引入的企业农产品加工的居多,该部分企业免税;二是新引入企业打政策的擦边球,享受减免税政策;三是新入企业固定资产抵扣较大,短时间之内没有税收,例如新能源发电行业;四是新入企业由于市场、资金等因素影响,企业的存活率底,企业正常营业率为62.1%。
石林县2011—2017年工业增值税情况 | |||||||
工业增值税 (万元)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全县 | 12470 | 13722 | 10666 | 7789 | 7029 | 8481 | 12315 |
其中:煤炭 | 8509 | 9071 | 5182 | 2525 | 1531 | 323 | 2405 |
石材 | 456 | 541 | 560 | 580 | 515 | 527 | 842 |
烟叶 | 2077 | 2569 | 2992 | 3086 | 3292 | 2978 | 2666 |
电力 | 823 | 922 | 1081 | 984 | 1085 | 1066 | 1302 |
农副产品 | 39 | 22 | 19 | 31 | 17 | 1423 | 3131 |
三、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工业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现阶段宏观经济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时期。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在宏观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工业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市场波动加剧等情况影响下,石林县招商引资和产业布局的难度将不断增加,工业经济稳步发展面临的压力更大。
(2)要素制约比较突出
土地、融资、技术及劳动力、物流等要素制约比较突出,石林生态工业集中区项目引进难与项目建设慢二者并存。一是土地制约大。石林县国土面积1719平方千米,其中石林风景名胜区保护区总面积约350平方千米,保护区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0.4%,保护区内严禁开发,周边限制开发,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二是物流成本高。石林县内外运输基本都是高等级公路,省外运输距离远,过路费较高,工业产品的省外市场开拓成本高,难度大。三是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资金缺口较大;没有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渠道尚未形成;工业企业规模较小,通过发行债券直接融资的可能性也很小。这些因素直接导致石林县工业发展中融资难、成本高。四是工业人才匮乏。不仅缺乏高端工业人才,也缺少熟练技术工人,而且劳动力成本较高,工人队伍稳定性不够,企业落地后招工难。“十三五”时期,要素制约的问题预计依然比较突出。土地、资本、技术、劳动力、物流这些生产要素构成了一个地区吸引外部投资以及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只有逐步破解这些制约,石林工业经济才能实现跨越发展。
(3)生态环境制约加剧
石林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森林覆盖率低,环境容量基数小,承载能力有限,水资源短缺,工程性缺水严重,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云政发〔2014〕1号)将石林县作为农产品主产区,并列为限制开发区域(不包含鹿阜街道),作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的石林,禁止开发的面积达350平方千米。石林工业基本上布局在保护区周边,石材、水泥、煤炭等产业发展受到限制,而这些产业又是石林传统工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倒逼石林对传统工业进行转型升级。
四、十三五期间石林工业发展主导产业
立足石林现有资源优势、产业发展基础,着眼未来长远发展趋势,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十三五”期间对工业园区进行修编,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规划定位,推动工业结构升级和布局优化,构建石林多元化新型工业支撑体系,其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农特产品及保健品加工、旅游商品加工、以石材为主的新型建材)。重点阐述以石材为主的新型建材加工业。目前石林有52户石材企业,年销售收入只有3.5亿元左右,税收只有800万元左右,小、散、差的特征十分明显。“十三五”期间,要统筹规划、统一协调,充分利用石林丰富的石材资源,依靠龙头带动,立足技术创新,做大做强新型建材产业,促进建材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规模优势明显、产业布局合理的新型建材产业加工基地。重点发展新型建材产品,整合现有石材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实现绿色发展。重点布局在西街口工业片区,到2020年,实现产值10亿元。2018年制定了石材紧紧抓住建筑材料工业由单纯的原材料工业向现代制品工业转变的发展机遇,依靠技术进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鼓励优势骨干大型企业集团通过联合重组等形式,整合上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尽快做强做大。引导、鼓励建材企业向园区集聚,提高建材产业集中度,促进石材产业聚集升级。重点发展精细化加工、石制品加工以及节能、节材型新技术,推动石材产业向基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促进石材加工由建筑石材向装饰石材转变、由装饰石材向工艺石材转变。大力发展石文化创意设计产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石材拼花工艺品和人造石再生产。加大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现环保一体化生产,打造石材综合利用产业加工基地。
三、对今后我县工业招商引资工作的建议
(一)变招商引资为选商引资
我县旅游资源丰富,划有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留给工业建设的土地有限,环境保护要求高,不能引入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我县工业“招商引资”要变“选商引资”,综合评估企业效益和地方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分配和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推动工业经济和地方财政健康、稳步发展。
(二)加大督察力度,加快建设步伐,督促新建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工业投资是反映工业发展的先行指标,全县上下要突出“工业首位意识”,进一步统一思想,营造氛围,坚持把抓招商引资、增投入摆在工业发展核心位置,大力引进符合我县产业导向的工业大项目、大企业。优先安排工业重点产业的投资项目,对项目已落地的工业企业应在土地手续办理、电力、水供应、环保等方面尽快加以落实,让企业早开工、早生产。切实加大对有产业、市场优势的工业企业技术改进,加大产能释放,为工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增长点和发展后劲。
(三)加强对停产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新建项目的督促检查和指导,使其其成为拉动我县工业经济增长的有效动力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停产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新建项目的走访调研,认真查找分析企业停产、项目建设推进缓慢的原因,主动服务,确保停产企业恢复生产、项目的有序推进,早建成早投产,让其成为拉动我县上工业经济增长新生力量。
尊敬的彭建华代表,再次感谢您对我县工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我们相信,有您们及广大有识之士的支持和帮助,石林的工业产业将发展得更好
(联系人:王陈 联系电话:67787580)
石林彝族自治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8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