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www.kmsl.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25076-201708-037369 主题分类: 2017年
发布机构: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17-08-31 14:32
名 称: 石林县工信局对县政协第十届第一次会议第021号提案的答复
文号: 石工信办复〔2017〕6号 关键字:

石林县工信局对县政协第十届第一次会议第02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7-08-31 14:32 浏览次数:86
字号:[ ]

石林彝族自治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对县政协第十届第一次会议第021号提案的


尊敬的李虎及各位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石林县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工作来抓,以争创省级、市“电子商务示范县”为目标,依托资源优势,完善功能支撑,电子商务对传统产业加速发展的“乘法效应”正在显现。

(一)电子商务载体建设成效初显。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9月26日,石林兴隆集团与云南乐村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乐村淘”电子商务平台正式进驻石林,成立了石林县乐村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石林县乐村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兴隆集团旗下在生态工业园区内的一幢约4000余平方的大楼投资建设了“石林县电子商务产业园”、“乐村淘”石林县级管理中心。2016年12月18日,“石林电子商务特色馆”在彝族第一村建成并投入运营;2017年1月14日,石林县乐村淘云南省石林县管理中心正式启动。目前,在乡镇(街道)规划拟建设7个服务站,其中四个乡镇服务站项目建设已经报省商务厅审批,待项目审批后组织实施;在有条件的行政村、自然村已建成“乐村淘特色产品体验店”56个,其他行政村网点建设正在推进中。

我县共入驻顺丰、圆通、申通、中通、韵达、天天、同福、捷运、宅急送、百世汇通等十余家快递企业。据不完全统计,中通快递每日寄件200余件,收件1300余件;韵达快递每日寄件100余件,收件1000余件,鹏程、驼峰、利安、龙湘、易达、开达、老四等物流货运企业业务量也在大幅增加。

(二)电子商务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县工信局代县政府草拟了《石林彝族自治县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工信局、发改局、农业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交运局、石林管理局、科协、供销社、邮政局、各乡镇(街道)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石林彝族自治县电子商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指导协调机制,自上而下形成共识,以全县推进电子商务的重点工作为抓手,形成发展电子商务的良好氛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工信局,负责全县电子商务发展的统筹及协调,推进电子商务政策措施落实和载体平台建设,同时,明确各部门职能职责。2017年,县工信局计划聘请电商创业导师,举办4-6期电子商务创业沙龙,对有意电商致富创业的企业、行业协会及个人实施精准帮扶,帮助石林传统特产(石林卤腐、面条、乳饼)、人参果、雪莲果、枇杷、台创园系列产品、工业园区系列产品的龙头企业通过电商进一步发展壮大,让电商创业人员在实践中提升业务素质,成长为专业人才。

(三)电商主体明显增多、实力进一步增强。历经20年的成长,中国电子商务已经逐渐走向成熟。作为一种新兴商业模式,电子商务应用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平台,为企业的发展增色不少。目前,我县限上限下、规上规下100多家企业纷纷触电,以家庭宽带为依托的网商300多家。

(四)电子商务经营成效明显。一是产品上行,助农增收。石林县乐村淘有限公司、福云、彝伙人等电子商务公司在淘宝网开发了“石林水果特产店”,目前店铺每天访客量达到2000人次。截止5月底,油桃实现销售60吨,销售额达30余万元,达到预期效果;后续黄杏、早酥梨、红梨等货源供应已确定,本地水蜜桃、蓝莓、人参果、葡萄预售活动持续进行中,水蜜桃预售发货总量已超过20吨,销售收入10余万元。二是工业品下乡,线下惠民。分别在长湖、矣马伴、路花、所不所等地举办“开仓放粮大米下乡”、“聚焦农村.电商扶贫”等线下惠农活动9场,大米下乡16吨,销售近10余万元;农机具销售20余万元,完成《西街口人生果水肥一体化工程》、《圭山旱稻水肥一体化工程》材料供应7万余元。

2016年电商销售达5000余万元,其中中国石林网人参果销售达1100万元,石林邮乐网销售达1200万元,一些大的农特产品龙头企业(如:万家欢、绣花村、赫石工贸等限额以上商贸业、规模以上工业)网络销售达2000余万元。初涉电子商务企业、微商网络销售明显增长。2017年,石林乐村淘预计实现网上销售本地农特产品1000余万元。我县电子商务逐步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二、存在问题

(一)规模偏小,影响不大,缺乏市场竞争力。与国内电子商务发达地区相比,我县电子商务总量规模偏小,网络零售渗透率偏低,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度偏低,对商品销售的拉动作用偏弱。电商经营主体基本上处于“小打小闹”阶段,大多是活跃在第三方电商平台上的“卖家”,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经销产品仍需要到市场上采购,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县内一些具备规模实力的企业仍将发展重点定位于实体市场,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不高,目前还没有培育出电商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市场服务管理方面,电子商务日常监管、违法追究以及纠纷调解体系不够健全,供货市场不够完善,货源质量、售后服务无法得到保障。

(二)人才不足,水平偏低,缺少智力支持。电子商务是智力密集型的新兴产业,要求经营主体在市场策划、品牌营销、产品包装、宣传推广等方面打破传统思维。我县的电商从业人员绝大多数为半路出家,处在跟风学步的初级阶段,通过线上宣传产品、线下完成交易,还没有跳出传统的经营模式。各类电商企业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意识不强,不注重信息、仓储、人才、服务等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大多是各自为战,分散经营。工作中发现,无论是懂经营、会管理、精通技术的电商人才,还是晓政策、善指导、维护秩序的监管人才,都是我县发展电子商务迫切需要的。即便是作为电商平台的普通卖家,展示的图片、宣传的文案也差强人意,产品吸引力不强。

(三)基础薄弱,范围不广,缺乏深度应用。电子商务应用领域窄、渗透率低,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数、平台数、客户数偏小,对传统企业的服务功能不强,服务效率不高。在工业、农业、商业等领域,电商应用程度浅、配套支撑功能滞后等问题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以生活服务业为核心的电商服务平台建设还没发展起来,分散闲置的社会资源得不到整合利用。调查中发现,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我县生鲜农副产品具有十分独特的优势,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由于县、乡镇街道、村三级信息、物流配送渠道不畅,尤其是生鲜冷链运输能力不足、成本居高,成为制约我县农副产品上行的最大“瓶颈”。

(四)政策扶持、资源整合不够,没有形成合力。我县虽然明确提出要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建设,但推进力度还不大,支持力度还不够,政策层面涉及产业培育、产品包装、平台打造等各方面的扶持政策还不多,部门资源整合不够,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电子商务发展合力。

三、下步工作方向

(一)加大政策扶持,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

按照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的要求,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为我县网商和创业群体提供低成本的办公用房、仓储物流、产品包装、宣传推广、产品摄影、融资支持、网络通信、人才引进、培训交流等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吸引电子商务企业集聚发展。鼓励园区内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吸引国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入驻,形成集商品贸易、平台运营、物流配送、融资支持、人才培训等多功能、多业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成五大中心,即:展览中心、服务中心、创业中心、培训中心、仓储物流中心。通过采取降低入驻门槛的方式,吸引电子商务企业入驻,并实行循环淘汰制度,发挥其孵化功能。

(二)加强示范引导,壮大电子商务经营主体。

依托“特色中国石林馆”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将全县名优特产品、地标产品、旅游产品集中进行筛选,合理划分产品类目,在网上集中进行展示、推荐、销售,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以返乡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农村致富能人、退伍军人等为重点,积极培育一批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带动农民从事电子商务创业和就业。鼓励和支持引导有从事电商意愿的青年创业人士开设网店,促进全县产品生产销售,实现自我创业,不断壮大我县电商经营主体。

(三)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结合农村和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完善以石林高原特色农产品为主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自建电商平台或“特色中国石林馆”等其他第三方平台直接开展农产品网上对接和销售,促进“农商对接”“农超对接”;鼓励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网络获取和发布市场信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采购和销售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积极培植“电子商务村”,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推广线下生产、线上销售的经营模式;积极推广“一村一店”模式,着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建设,充分利用村级便民服务点、农村超市等现有资源,鼓励每个村、社区建设至少1个以上电子商务服务网点,为当地群众提供网络代购和各类产品销售及相关服务。

(四)深入挖潜培育,切实提高网销产品质量。

立足我县资源优势和网络市场需求,做好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培育和开发,结合电商产业发展特点,鼓励传统企业对农产品进行研发改良,找准切入点,形成一批适宜网络销售的特色产品。强化农产品标准化、精深化、差异化加工和包装设计,充分发掘农产品文化内涵和功能,提升农产品档次。把全县不同种类的特色农产品进行“整合”,按消费者需求层次差异设置产品,形成多层次、多系列、多品种、多类别、多档次的多元产品。按照特色农产品的特性,积极设计研发具有石林特色的“打包式”(多种特色农产品的组合)系列农产品,形成产品销售的联动效应。探索电商特色化、品牌化的新途径。

(五)积极创造条件,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发展。

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个体商户依托自身品牌,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建立网络零售终端。开展工业产品网络销售、网上订货和洽谈签约等,建设面向行业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平台,鼓励企业拓展网上交易市场,开展网上交易,扩大网络销售占比;提升电子商务交易额在全社会交易额中的比重、网络消费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协同运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支持有实力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专区,集中展示、宣传推广石林名优特色产品,完善“食住行游购娱”旅游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动文化旅游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积极发展网络团购业务,引进知名团购平台,将全县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知名特产店等纳入团购平台,让县内外消费者享受团购优惠服务。

(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电商人员综合素质。

制定我县电子商务人才引进政策,鼓励和扶持各类专业化人才投资创办电子商务企业,建立电子商务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电子商务高端人才,优化我县电子商务人才环境。引进国内知名的电子商务专业院校与“特色中国石林馆”相结合,加快培育既懂商务、又具备信息化技能的电子商务应用人才;鼓励培训机构发展多层次教育培训,在组织办好集中培训、理论授课、知识普及的基础上,采取小班额、面对面、点对点的形式,择优筛选一部分创业青年开展二次、三次回笼培训,重点加强电商从业人员实操性和技能性培训,切实提高电商人员实战操作技能;鼓励有条件的社会培训机构和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网络创业培训,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开展岗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为推动我县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电商发展水平。

积极推进“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引导商场、超市、宾馆、饭店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安装架设免费wifi,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方便;加大城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公园、广场、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安装架设免费wifi,通过多种途径实施城区、景区wifi覆盖率。加强社区电子商务应用,逐步实现城区居民水电费、通讯费、物业费等日常生活基本消费电子化。

(八)多方整合资源,健全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整合各种资源,优化物流配送体系,鼓励全县已发展成长起来的物流快递公司和电商企业,不断拓宽业务范围,瞄准农村市场潜在优势,在乡镇规划建设符合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门店,为农村网店的物流服务提供保障和支撑。加强专业化物流信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物流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支持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数据库系统的互联互通,增强物流配送基础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综合发展水平。

(九)成立电商协会,发挥社会组织潜在优势。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组织会员、创新管理、协调发展、示范带动、交流合作、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将全县具有电子商务工作经验,利用淘宝、天猫、苏宁易购或第三方平台开展网上交易,从事商品买卖行为的企业或个人吸纳到协会中来,定期分析电子商务市场,会商研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由协会牵头与县内各物流快递公司进行沟通协调,在物流费用、包装运输、管理服务等方面签订协议,降低物流环节成本,为电商和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依托协会,加强线下生产和线上销售的信息对接与良性互动,着重培育行业经营的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形成“协会+公司+合作社”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积极营造开放、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氛围。

(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电商发展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大型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型网络媒体和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大力宣传我县特色产品,发布农产品营销信息,尤其是公共品牌产品、特色优势产品、季节性大宗产品的产销信息,提升我县产品的知名度;宣传我县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各项举措,增强企业投资和应用电子商务的信心。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座谈会、电商讲座等活动,营造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氛围,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尊敬的李虎及各位委员,衷心感谢你们对我县电子商务工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希望今后能继续建言献策,促进我县电子商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友情链接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石林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石林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1-67796695 邮箱:slxxgk@qq.com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