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彝族自治县“十三五”就业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时期,是我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实现人事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明确“十三五”期间人事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目标任务与工作措施,形成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事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新格局,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人事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人事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积极落实就业政策、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突出重点,稳步实施,协调推进,初步建立了与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事人才工作机制,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劳动保障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社会保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人事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积极探索招录(聘)工作新方法,开展全县紧缺急需人才调查,结合本县人才需求申报每年度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聘)计划;探索公开招聘网络报名,在2014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过程中全部实行网络报名、缴费;招录(聘)工作在全市率先开展彝族语言测试工作。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及时解决申请调出紧缺人才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变调出为调入,为我县的紧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十二五”期间,共招录公务员105名,通过公开(定向)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补充事业单位人员298名,接收安置军转干部6名,按计划安置退役运动员8名;协助做好“大学生村官”招录工作,招募大学生“三支一扶”服务基层人员12人、转聘服务期满2年人员16人;办理公务员调流动133人,事业人员调流动175人,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217人。
(二)就业局势基本稳定。收集开发有效就业岗位6626个,城镇新增就业4197 人,实名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1% 以上,实现100%困难高校毕业生援助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92559人,转移就业76723人,转移就业收入9.9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9%以内。
(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建立完善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制度,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目前,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共达42.3685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6546人、16657人、13541人、19553人、12456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续保人数达14070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14232人。
(四)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实施“三金制度”(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农民工工资准备金和农民工工资应急周转金制度),在全市率先推行非建设领域(砖瓦厂、石材厂)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继续推行建筑领域农民工维权告示牌制度。目前,专户内尚有73户建设单位和12户非建设领域单位上缴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32户用人单位缴纳了农民工工资准备金。期间共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专项检查28次,检查用人单位1960户次,完成劳动保障执法年审5194户,监察各类用人单位 1404户次,受理并查处劳动监察执法案件223件,帮助农民工追讨工资涉及10888人共计12996.7万元。办结劳动仲裁案件320件,调(裁)金额为837.82万元,结案率达100%;办结工伤认定437件,结案率100%。
二、“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统筹人事人才、就业再就业、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比较完善的人事人才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使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努力实现城乡就业比较充分,分配格局比较合理,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管理服务规范高效的目标。
(二)主要目标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人事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探索实施公务员聘用制度,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抓手,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新型用人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统筹各类人才发展,注重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
以高层次、紧缺急需和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优化人才队伍学历、年龄、民族结构,各类人才总量和人才质量大幅提升,人才规模持续增长。到2020年,党政人才达到1503人,专业技术人才达7389人,高技能人才达1400人。
指 标 | 单位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党政人才 | 人 | 1467 | 1476 | 1485 | 1498 | 1503 |
专业技术人才 | 人 | 7241 | 7284 | 7310 | 7365 | 7389 |
高技能人才 | 人 | 1352 | 1364 | 1385 | 1396 | 1400 |
2.市场就业机制比较健全,劳动者平等选择就业,在城乡、地区和各类单位间合理流动,就业形式灵活多样;就业结构优化,就业结构更趋合理;劳动者普遍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劳动者素质全面提高。
“十三五”期间力争新增就业岗位6100个,城镇新增就业5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到2020年努力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22万人,转移就业 4.50万人。
积极拓宽毕业生见习和就业渠道,通过落实各项就业及创业扶持等优惠政策,确保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率100%,实名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指 标 | 单位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合计 |
新增就业岗位 | 个 | 1210 | 1215 | 1220 | 1225 | 1230 | 6100 |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 人 | 1010 | 1015 | 1020 | 1025 | 1030 | 5100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3.5 | 3.5 | 3.5 | 3.5 | 3.5 | 3.5 |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 万人 | 1.468 | 1.338 | 1.228 | 1.138 | 1.048 | 6.22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 万人 | 1.062 | 0.972 | 0.892 | 0.822 | 0.752 | 4.50 |
3.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城乡居民均享有养老、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相适应。
全县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发放率保持100%。2016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预计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7564人(含行政机关离退休人员1925人,不含差额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参保人739人。其中:差额自收自支离退休人员187人),2017年起参保人数每年新增100人以内。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在“五险统征”的基础上,全面实现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社会化。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十三五”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达14.1万人。不断统筹城乡发展,健全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政策接轨和保险关系接续。
继续完善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巩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到“十三五”末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以上,做到应保尽保。不断完善医疗保险政策,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确保基金收支平衡。
失业保险、工伤、生育保险稳步推进。失业保险“十三五”末实现参保人数达13300人;工伤保险“十三五”末实现参保人数达19057人;生育保险 “十三五”末实现参保人数达11796人。
指 标 | 单位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累计参保人数 | 万人 | 14.08 | 14.09 | 14.0 | 14.1 | 14.1 |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 人 | 24360 | 24450 | 24545 | 24641 | 24738 |
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 万人 | 22.85 | 22.85 | 22.86 | 22.86 | 22.87 |
失业保险 | 人 | 13100 | 13150 | 13200 | 13250 | 13300 |
工伤保险 | 人 | 18697 | 18772 | 18866 | 18959 | 19057 |
生育保险 | 人 | 11699 | 11730 | 11755 | 11780 | 11796 |
4.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健全,劳动监察每名专职监察员全年日常巡查用人单位不少于60户;推进劳动人事仲裁工作效能建设,劳动人事仲裁案件结案率达100%;建立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人员队伍;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的社会化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三)主要工作措施
1.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人事人才工作依法管理。
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法规的学习,探索实施公务员聘用制度,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制度;坚持“凡进必考”,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考试录(聘)用工作;不断加强公务员能力和作风建设,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在县人才办牵头抓总的引领下,鼓励支持科技研发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大学生“村官”、大学毕业生等各类人才创业;以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突出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单位之间交流或轮岗,盘活存量,到2020年,岗位匹配度达80%,创造人适其岗,人尽其才的环境。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推进各类人才推荐、培养和培训工作,放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条件。
2.健全就业机制,优化就业结构,努力实现城乡就业比较充分。
(1)健全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要坚持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做到工作责任、政策落实、资金投入、保障措施四到位。在扩大就业总量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提高就业质量,通过签订劳动合同规范劳动关系,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规定,督促参加社会保险,防止职工频繁失业下岗,努力增强就业再就业的稳定性。
(2)落实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各项优惠政策。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进一步抓好创业就业政策的完善和落实,放宽享受优惠扶持政策对象,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吸纳城乡劳动力,降低和简化小额担保贷款门槛和手续。
(3)强化就业服务。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贯彻人本服务,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推进就业服务的专业化、制度化和社会化。加强乡镇(街道)、社区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继续开展就业再就业援助活动,完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和录用备案制度。
3.完善保障制度,扩大覆盖范围,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1)要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力度。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从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非公企业及其职工(含农民合同工)、个体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人员逐渐扩大到农转城人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加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工作力度,基本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
(2)进一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为核心的社会保险体系。通过社会保险全民参保登记,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完善社会保险数据库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同时,要加快深化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4.规范基础管理,强化监察执法,全面提高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水平
(1)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合同基础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指导、督促各类企业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办法,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重点督促非公有制企业、国有改制重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建筑施工企业与农民工基本签订劳动合同,抓好农民工和其他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合同签订工作。
(2)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加强劳动保障行政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和查处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及不参加社会保险等问题,充分利用劳动保障执法手段,及时发现和纠正用人单位存在的问题。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和推进集体合同制度。继续开展清欠农民工工资大检查,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严厉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3)加强劳动争议处理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加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调处力度,依法办案,按照“快立案、快审理、快办结”的“三快”原则,坚持“调解优先”的办法,规范用工,提升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全力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6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