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www.kmsl.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25076-202111-461628 主题分类: 规划信息
发布机构: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16-01-05 15:15
名 称: 西街口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文号: 关键字:

西街口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16-01-05 15:15 浏览次数:302
字号:[ ]

西街口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西街口镇经济社会实现新突破、取得新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全镇各族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富民、强镇、和谐为目标,实施“粮烟稳镇、工业强镇、商业活镇、生态美镇”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农业效益提升、工业产业突破、镇村一体加速、生态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加强,为建设“工业重镇、彝乡明珠”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展望“十三五”,西街口镇的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更大机遇,开创新的更具活力的局面。根据《中共西街口镇委员会关于制定西街口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特制定西街口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如下: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十二五”以来,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粮烟稳镇、工业强镇、商业活镇、生态美镇”发展战略和建设“工业重镇、彝乡明珠”的发展目标,团结和带领全镇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

1.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五年来,农村经济总收入从9744万元增加到2.4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49倍,年均增25.7%,实现“十二五”既定目标的121.5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从1228.1万元增加到1943万元,是“十一五”末的1.58倍,年均增12%,实现“十二五”既定目标的77.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322元增加到12555元,是“十一五”末的2.36倍,年均增23.9%,实现“十二五”既定目标的156.9%;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8亿元。引进国内市外资金从4798万元增加到2.9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6.23倍,年均增58%。烤烟总产值从4226万元增加到7514万元,是“十一五”末的1.78倍,年均增15.5%;烟农户均收入从7425元增加到35163元,是“十一五”末的4.7倍,年均增47.5%先后荣获市级、县级“烤烟生产收购先进乡镇”、“昆明市烟叶生产工作优秀乡镇”等称号。山羊、生猪饲养及温氏养鸡规模不断扩大,人参果、大蒜种植效益稳步提升,人参果生产初步实现“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被认定为“中国人参果之乡”。

2.工业发展成效显著紧紧围绕“工业强镇”发展战略和建设“工业重镇”发展目标,以石林生态工业集中区西街口分园区为载体,积极培育规模企业,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全镇规模以上企业从3户增加到7户,是“十一五”末的2.3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1.48亿元增加到2.5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从0.78亿元增加到2.31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72.9倍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洽谈工作,成功引进龙源风力发电二期、昆明瑞博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废旧轮胎再回收生产、华能石林光伏太阳能发电、石林中云电光伏太阳能发电、石林东旭石漠化区域农光互补光伏示范电站、500千伏圭山(召夸)接入系统工程、金沙江中游至广西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永仁至富宁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等项目。工业产业由“十一五”期间的以石材为主的资源型初加工企业向以电力等为主的新能源产业集群转变。西街口工业园区1号、4号道路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完成石林生态工业集中区西街口分园区供水管网一期建设,工业基础逐步完善

3.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围绕道路交通、水利、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镇通过多方争取,共整合投入

6000余万元资金实施重点项目45个。集镇建设迈出新步伐,西街口村文体活动广场、镇文化站建成投入使用,集镇2号道路绿化亮化工程、西街口中心学校至西街口信用社段道路硬化及亮化工程、集镇老街道路改造二期、集镇商住区内部道路及给排水工程、集镇入口景观改造、集镇2号道路延长线硬化项目、农贸市场(二期)工程、生态湿地公园提升工程建设完工,统规自建商住区建成投入使用。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茂舍祖、格渣、小雨布宜、大紫处、威黑中寨、威黑老寨、寨黑、十字场老寨、箐门前、路花、糯衣下寨、糯衣中寨道路等村一批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北召公路大修、舍糯公路、大紫处至小紫处、绿水塘至寨海、西街口至雾路顶、矣木公路至箐门前村、小尾堵渣进村道路、威黑清水塘至格渣大平地、宜奈村委会至宜奈村等联络道路完工;寨海、芭茅、大宜奈、箐门前、格渣、舍波、路花、威黑老寨村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和绿水塘、威黑村委会办公及活动用房、文体活动中心等一批党建、文体设施建成投入使用。新木凹土地整理、紫处威黑芭茅新木凹宜奈土地整理、芭茅蔬菜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小雨布宜片区农业综合开发及高稳产农田建设,月湖水库防渗加固、小紫处小坝、盐井冲、泥木卓小坝除险加固,大雨布宜村和路花村人饮,杨溪水库和三角水库管网改造等一批农田水利项目建成发挥效益,建成爱心水窖251个

4.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持续开展城乡园林绿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石漠化人工造林1100亩,封山育林14400亩,成为全县机关义务植树示范点,全镇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3.5%。“清洁西街口行动”、“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为抓手,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将每月15日定为全镇“爱镇爱村爱家大扫除日”,全镇动员,全民参与,全镇所有自然村村组保洁机制实现了全覆盖,全镇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镇”、“云南省省级卫生镇”等荣誉称号,镇政府机关荣获“昆明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全镇10个行政村全部创建为市级生态村,人民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

5.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施了人参果、山葵种植等一批科技项目。新增大雨布宜、绿水塘、宜奈等三个幼儿园,“两基”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撤点建园稳步推进。西街口民俗文化展示馆、民俗婚礼馆、女子摔跤传习馆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成功举办2届火把节民间女子摔跤比赛。建成农村文化活动广场29个,完成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149个。初级卫生保健得到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突破,西街口卫生院实现由县人民医院托管,县人民医院西街口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完工。“奖优免补”政策全面落实,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新农合参合率达97.62%,新农保参保率达105%,被市政府表彰为“昆明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4136人,转移就业13158人,被市政府表彰为“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乡镇”殡葬改革火化率100%,金山公墓、宜奈公墓建成投入使用。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小城镇,创建市级文明单位3个、县级文明单位(村)4个。完成全镇5734户的民情档案收集、录入工作。扶贫、救灾救济工作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民政、质监、统计、气象、民族宗教、老龄、残疾人、史志、保密、档案、双拥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6.社会总体和谐稳定。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的法律监督和社会各界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面商率、落实率达100%。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制度创新,开展安全生产动态巡查和流动红黄绿旗评定制度,持续开展专项治理和打非治违,矿山安全、森林防火、消防安全、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干部大下访,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10分钟法制课堂”普法模式得到省、市、县认可,群众的法制观念、法治意识明显增强。整合资源,组建全年制专职消防队、地方专业扑火队、综合应急救援队。加强“六位一体”队伍管理,切实抓好基层治安防范。扎实推进“平安西街口”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全镇总体上保持了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被昆明市人民政府表彰为“巩固无毒乡镇先进单位”、“巩固无毒先进乡镇”、“市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昆明市法治乡镇(街道)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二)面临的形势

1.机遇和优势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工作的加速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为我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十三五”期间,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旋律,全球化、市场化进程加快,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步伐加快,世界经济仍将缓慢复苏。从国内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深度融合,四大板块、三大战略布局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将再上新台阶。从省内看,“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的推进将进一步提升云南在国际发展和开发大局中的地位,发展条件更加有利。从昆明看,当好全省跨越式发展的排头兵和火车头作用进一步突显,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也为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创造条件。从石林看,县委、县政府将西街口镇定位为工业集镇,并将西街口镇在国土资源开发空间的分类定位为重点开发区,工业发展的方向将重点向西街口镇倾斜。总体上,西街口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

1)交通优势。西街口作为石林县的行政边界乡镇,在云南省内地处第一大经济体昆明、第二大经济体曲靖和第四大经济体红河的交汇面上,毗邻的西石、石锁高速公路连通三个经济体,已经建成的南昆铁路和即将建成的云贵高铁又以石林县为中心将这三个经济体连成一块。西街口镇是一个可以依托三个大经济体而获得快速发展并且具备难得交通优势条件的乡镇。

2)品牌优势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品牌创建,西街口镇已摘下了“国家生态乡镇”、“全国生态文明先进镇”、“云南省卫生乡镇”、“中国人参果之乡”、“斗牛文化发祥地”、“大三弦之乡”等金字招牌。加之近年来,龙源风力发电、昆明瑞博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废旧轮胎再回收生产、华能石林光伏太阳能发电、石林中云电光伏太阳能发电、石林东旭石漠化区域农光互补光伏示范电站等项目的顺利入驻,为西街口镇工业发展贴上了“低碳节能”的绿色标识,更加凸显了当地品牌集聚优势。

3)文化优势西街口镇自身拥有众多潜力巨大的民族文化优势如富有强烈感染力的大三弦、被誉为“彝族体育之花”的女子摔跤、历史悠久的斗牛文化发祥地等众多民族文化特色,是发展农村文化旅游的巨大资源和坚强基石,能有效带动当地服务行业的发展,打造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极点。

4)政策优势。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建设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的决定》和昆明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调整优化全市工业布局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实施“8185”产业培育提升计划,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围绕滇中经济圈建设,强化构筑以“圈层”为产业发展梯度,以“工业板块”为空间布局脉络,以“工业园区”为发展载体的工业布局体系,西街口镇土地资源广阔、石材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足,在发展和迎接此类工业转移过程中具有很大优势,产业转移的天平将更加向乡镇倾斜,使得西街口镇在招商引资和发展乡镇工业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必将对西街口工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对于西街口搭上此次经济发展的“快班车”加速实现工业发展的新突破具有重大意义。

2.挑战和问题国家宏观调控刚性约束继续加大,用地、信贷等要素瓶颈制约加剧,镇域竞争日趋激烈,我镇与全县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工业发展缓慢,项目落地难,大项目、好项目少,工业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农业产业结构不优,农民增收渠道单一;三是新旧矛盾交织,山林土地矿产资源、边界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矛盾逐步凸现,维护社会稳定任务依然繁重而艰巨;四是政府和干部自身能力亟需大力提升,干部作风仍需大力转变。

二、“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富民、强镇、和谐为目标,深入实施“粮烟稳镇、工业强镇、商业富镇、文化活镇、生态美镇”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农业效益提升、工业产业突破、镇村一体加速、生态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加强,着力建设富强、便捷、绿色、活力、魅力、幸福、和谐西街口,把西街口建设为镇域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工业重镇、彝乡明珠”。

(二)发展原则

一要坚持加快发展。加快发展是全镇人民的共同期待,要紧紧围绕建成小康社会,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化解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的关键,争取一个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更高质量的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做大经济总量,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

二要坚持绿色增长。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立足镇情和发展实际,积极探索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打造环境优美、宜居宜人的绿色西街口。

三要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突出创新驱动,积极推动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加快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四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共建共享,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效由人民检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和谐西街口建设,使全镇人民成为“工业重镇、彝乡明珠”建设的主导力量和最大受益者。

(三)发展目标

1.经济总量目标

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9%以上,2020年达3.7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9 %以上,2020年达2973万元。

2.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

3.农民生活质量目标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9%,2020年达19317元以上。

4.社会发展目标

巩固“两基”成果,提高“普九”水平,义务教育普及率、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两免一补”政策享受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新农保参保率达99 %以上;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提高,社会安全指数达100%。

5.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有效保护现有森林面积;强化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加强石漠化、荒漠化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增加森林总量,提高绿化率,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60%。

三、“十三五” 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任务

(一)加快产业发展,建设富强西街口。

1.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深入实施“粮烟稳镇”战略,发展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抓牢抓实烤烟工作,实现烟农增收、财政增效。坚持特色发展,依托台创园分园区平台,全力扶持人参果、大蒜、蔬菜、苗木等特色产业发展。稳步扩大人参果种植面积,到2020年达20000亩以上。盘活存量,做大增量,不断探索和完善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培育和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以上,切实发挥好合作社的作用,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全力撬动西街口人参果的省内外市场,全力打造石林乃至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新亮点支持牛、羊、鸡养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提高养殖效益结合现代化服务业,建设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形成具有区域优势的农产品研发、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农民收入,增强西街口镇农业市场竞争力。

2.实现工业新突破、新发展。紧紧围绕“工业强镇”发展战略和建设“工业重镇”发展目标,把握发展机遇,依托石林生态工业集中区西街口分园区,聚集社会各界力量,完善工业园区的“六通一平”等基础设施,提高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网络、生活区等配套设施的服务能力,拓展园区交通网建设。充分运用发挥好西街口镇石材资源、交通区位优势,坚持资金向园区集中、政策向园区倾斜、人才向园区汇集,不断改善西街口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园区吸引项目入驻的能力,力争到2015年园区实现进驻企业10家。提高传统工业发展质量,引导企业引进新设备、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生产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石材转型升级工作,引导传统工业向石材深加工、新型建材产业延伸,促进石材加工由建筑石材向装饰石材转变、由装饰石材向工艺石材转变,建设西街口石材交易市场。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引进农特产品深加工企业2家以上。以已落地的龙源风力发电、昆明瑞博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废旧轮胎再回收生产、华能石林光伏太阳能发电、石林中云电光伏太阳能发电、石林东旭石漠化区域农光互补光伏示范电站等项目为依托,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洽谈工作,加快发展新能源应用和示范产业,不断扩大新能源产业规模,2020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达500MW,推动以石材为主的资源型初加工业向以电力等为主的新能源产业集群转变,创建为“国家新能源示范镇”。

3.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深入实施“商业富镇”战略,增强集镇综合服务功能,新增商业铺面2000平方米以上,新注册个体工商户50户以上。充分发挥集镇的辐射作用,以现代农业结合现代服务业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经济,以生产性服务业渗入农村工业,实现企业内、产业链和空间上服务业与工业的融合,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市场,为生产要素的流动提供服务和保障。

(二)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便捷西街口。

1.加快工业集镇开发建设步伐按照“建一个集镇,活一片经济,兴一批产业,富一方群众”的总体要求,加大集镇建设力度,加快集镇商住区(二期)周边、待客处片区和集镇清水塘片区的开发建设,建成集镇清水塘片区交通及给排水建设工程、石林人参果交易中心,凝聚起更多的人气、商气,助推集镇聚集发展。不断提高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搞活商品流通和规范餐饮服务业发展,将西街口集镇打造成环境优美、配套完善、通江达海的商贸物流集镇。

2.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招商引资、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和“幸福乡村”建设工程,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多方向上争取整合资金,辐射带动以水、电、路、通讯、电视、文化、卫生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配合县级部门完成北召公路、矣木公路改扩建工程,多方争取和整合资金,实施寨黑—糯衣—小尾堵渣道路建设工程、西小公路改建工程(含西街口—清水塘段改扩建)、西街口雨布宜片区道路改造工程(月湖村至小雨布宜村道路硬化、茂舍祖村至九石阿旅游专线李家大山段道路硬化)、舍波至格渣道路建设工程、芭茅至陆良小莫古道路建设工程和31个自然村全覆盖的村内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实施西街口镇25个村小组亮化工程、西街口镇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3.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集中力量、整合资金,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和重大水利项目建设,着力解决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的问题。实施西街口、威黑、糯衣、寨海、绿水塘片区土地整理项目,提高耕地数量和质量,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积极向上争取,建成威黑水库、杨溪水库2个自来水厂,新建杨溪水库(二期),实施威黑水库、大紫处密枝小坝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格渣大石岗箐水库,完成石林石漠化区域人参果规范化栽培水电路配套项目,实施威黑水库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期工程和西街口千亩有机蔬菜设施配套工程。鼓励和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投资农田水利,切实改善农田水利条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推进农田生态环境整治,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施效益。

(三)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绿色西街口。

坚持环保优先,持续强化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全镇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清洁西街口行动”、“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为抓手,巩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生态文明先进镇”、“云南省省级卫生镇”、“云南省文明小城镇”、“昆明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和市级生态村创建成果。实施村庄绿化工程、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工程、低产林改造工程,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60%。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增强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切实保护好森林、土地、水、矿产等宝贵资源。严厉打击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等违法行为,强化矿山管理,加强生态修复,确保矿山资源的适度开发和规范管理着力打造环境优美、宜居宜的绿色西街口

(四)注重改革创新,建设活力西街口。

突出创新驱动,积极深化西街口镇配套制度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坚持“四议两公开”和“一事一议”等民主制度,打消群众对企业入驻的疑虑,创造良好的投资氛围,增强企业入驻西街口的信心。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工作,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鼓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抵押、担保,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实现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使城乡生产力要素流动趋于合理。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合理调整公益林范围,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创新林业经营模式,鼓励造林大户承包造林、绿化公司造林、股份制合作造林等多种经营模式,吸收社会资金投资林业生产。进一步放宽集镇的落户条件,使有合法固定住所、相对稳定职业和固定生活来源的外来人员及务工、经商的农村居民进入集镇落户,推动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五)推进文旅融合,建设魅力西街口。

深入实施“文化活镇”发展战略,加快文旅一体化步伐,建设西街口女子摔跤场,实施小尾堵渣斗牛场改造提升工程,以火把节西街口民间女子摔跤比赛和人参果旅游文化节为载体,发挥“中国人参果之乡”、“斗牛文化发祥地”、“大三弦之乡”等品牌优势,做大做响西街口大三弦、女子摔跤等特色知名文化品牌。坚持规划先行,优化线路布局,科学编制文旅规划,积极培育特色文化旅游一体化产业,培育乡村旅游经营户。育壮大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队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积极探索石材产业优势资源同石文化优势资源相融合的路径,以文化创造提升石材产品的艺术性,营造充满内蕴的石质生活氛围,将丰富的资源与西街口镇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把石材、石雕、石工艺品融入镇村风貌建设中。

(六)突出民生改善,建设幸福西街口。

加强科技推广和科普宣传,促进科学技术普及,切实提高群

众的科技意识,推动各领域的科技进步。认真落实镇党委“议教”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加强师资队伍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强化校舍、校车、学生就餐安全管控,确保学校学生平安。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整合文化资源,加强文化站、文化室、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开展“文化惠民示范村”创建活动,西街口文化站创建为“全国先进文化站”,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西街口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实施西街口镇村级卫生室改建提升工程,改善医疗条件,提高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实行“奖优免补”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积极稳妥推进殡葬改革,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实施西街口镇公墓改扩建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成果,确保续保率和参合率有新提高。完善低保救助、社会救助、应急救助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实施西街口镇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和西街口镇工业园区公租房、廉租房建设工程,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按照省、市、县的要求,认真落实“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确保2017年全镇建档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抓好民政、统计、气象、民族宗教、老龄、残疾人、史志、保密、档案和武装等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七)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西街口。

全面推进依法治镇,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增强干部法治观念和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深入开展“七五普法”,不断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组建西街口法律服务志愿团,借鉴医疗就诊模式,开设“法律诊所”,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实施糯衣、格渣、宜奈、紫处、雨布宜“村两委”办公用房建设工程,深化政务、村务公开,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渠道,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法律论证和专家咨询制度、听证制度。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积极向上、干事创业、平等友爱、团结稳定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公共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体系,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红黄绿旗动态巡查评比制度,强化法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开展非煤矿山、工商贸、交通、消防、建筑、学校、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安全生产的新局面。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抓牢抓实森林防火各项工作,坚决杜绝森林火灾的发生。严格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和平安建设责任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加大下访工作力度,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畅通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加强禁毒防艾、反邪防邪和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不断巩固无毒镇创建成果。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工作。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完成“十三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事,全镇上下必须统一思想,创新思路,奋力拼搏,采取强有力的保障措施,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

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巩固提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为契机,继续深入推进干部作风转变。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使依法行政成为政府服务群众的常识和首选手段。坚持重实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强化执行落实,让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要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必须统筹协调,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地进行。在规划的基础上,对农业战略性调整、小集镇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科学的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

(三)强化监督,严格奖惩。强化督促检查,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让广大干部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真正做到恪尽职守,苦干实干。坚持奖惩并重,在全镇上下形成求实、务实、抓落实的工作导向,努力营造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的良好环境。

“十三五”规划对西街口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镇上下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时代紧迫感,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打造“工业重镇、彝乡明珠”而努力奋斗。


友情链接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石林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石林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1-67796695 邮箱:slxxgk@qq.com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