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和熙,暖阳照耀下的李埏故居平静的记录着岁月的痕迹,这座坐落石林县鹿阜街道环城东路137号老县委内的三层中式老房,承载了一个文化世家的点点故事。
房屋的建造者为李埏之父李映乙 (1871~1952),字莲舟,晚号鹿阜山民,原路南县鹿阜镇东门街人。22岁时以第一名考入州学、为秀才。1909年,参加省试中拔贡。1911年,蔡愕任命其为呈贡县知事,从此步入政界,历任多县县长。
李埏(1914 年 11 月 21 日 - 2008 年 5 月 12 日),字子泝,号幼舟,是我国声名远扬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早年,他求学足迹遍布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西南联大历史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有幸受教于钱穆、张荫麟、陈寅恪、姚从吾等一众史学大师,得学术精髓。此后,他一心深耕中国经济史,在唐宋经济史、土地制度史、商品经济史研究上建树颇丰,成果接轨古今,自成一家,获“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美誉;还不忘桑梓,投身云南地方史钻研,探寻路南县历史渊源,为家乡文化“寻根”,更是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学科开山之人,育人无数,桃李满园。
值得一提的是,李埏家风贯穿故居。自幼受父亲求知、正直家风熏陶的李埏,又将勤勉向学、勤俭质朴、爱国谦和之风传递后世,家中常闻书声、满是墨香,让参观者在敬仰学术造诣的同时,也为良好家风动容。
在采访李埏之子李伯重时,李氏家风便直观地展示得淋漓尽致,这位新中国成立后首批文科博士学位获得者之一、国际著名经济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和蔼、谦逊、平易近人,一下子将人与人的距离拉得很近,在回忆父亲李埏对自己的教导时,李伯重教授说到:“正是因为石林精神使我父亲走出云南到北京求学,成为著名的学者,也是因为石林精神使我父亲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学者。石林精神是不畏艰苦、在任何艰难的条件下努力学习,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我觉得这是李埏故居的精神所在。随着故居的开馆,我相信这个精神会在石林,特别是年轻一代,生根发芽、发扬光大。”
为纪念李埏卓越功绩,石林县多部门联合其家属、云南大学,精心修缮、布展故居。踏入故居,三层空间、九大展陈区域徐徐铺展先辈生平:一层从“前言”起笔,经“莲舟纪事”“幼舟求学”,回溯青涩求学历程;二层“爱国爱党”“良史良师”“学人交往”,尽显其品格风范、学术社交圈魅力;三层落脚“读书传家”“学术贡献”“薪火相传”,凸显学术传承意义。屋内留存先生生前居所旧貌、珍贵藏书,配合展板、图片,生动还原其跌宕人生与斐然成就。
如今,故居静静伫立,似在诉说往昔,联结古今,承载记忆,其焕新登场,化身集纪念、教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不仅是石林珍贵文化遗产、热门人文旅游地,更是后世汲取学术营养、传承先辈精神的殿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文化长河里破浪前行。
记者:蒋乐 李雅琴 李志强 张益坤 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