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阜街道创新多元形式 织密普法反诈宣传网
鹿阜街道联合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等多部门,主动打破传统宣传局限,围绕群众需求与接受习惯,打造“接地气、有互动、重实效”的普法与反诈宣传体系,将法律知识与反诈技巧传递到辖区各处,提升居民法治意识与识骗防骗能力,为辖区安全稳定筑牢防线。
双载体讲透骗局,让防范只是“活”起来
在普法与反诈宣传工作中,街道结合居民文化需求与接受习惯,创新采用“情景剧+短视频”双载体模式。辖区内社区服务中心、商超门口的电子屏,既循环展播普法反诈情景剧,又推送系列短视频,覆盖不同年龄层。
普法反诈情景剧以“保健品诈骗”“合同纠纷”“电信网络诈骗”等常见场景为原型,通过剧情演绎与法律解读,让居民轻松学知识。如“保健品诈骗”情景剧,还原商家诱导老年人消费过程,穿插《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解读;“合同纠纷”剧情聚焦租房、用工场景,演示签合同的关键条款与风险点。截至目前,情景剧播放超300小时,覆盖超2万人次。
同时,鹿阜街道积极筛选并推广优质反诈短视频资源,重点聚焦刷单返利、AI诈骗、虚假金融投资、社交平台诈骗四大高发领域,以“场景模拟+知识科普”为主,语言通俗、画面清晰。街道在电子屏播放短视频,还推送至社区微信群、官方视频号及本地生活平台,居民反馈良好,提升了知识传播效率与覆盖范围。
花灯山歌传法音,让法治文化“融进来”
为贴合居民文化喜好,街道邀请本地花灯艺人、山歌创作者,打造普法反诈主题文艺作品。他们将《民法典》中婚姻家庭、物权保护、侵权责任等重点条款,及反诈“三不一多”原则(不轻信,不点击,不透露,多核实),融入花灯唱词与山歌旋律,创作出《法治花灯唱起来》《反诈山歌人人传》等作品。 在社区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的专场演出中,艺人们穿传统服饰,以欢快节奏、朗朗上口的唱词表演,居民跟着哼唱互动。“花灯一唱,法律明朗;山歌一哼,反诈记深”成为热门话语,增强了宣传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一对一解疑防骗,为易受骗群体“筑”屏障
针对老年人、务工人员、独居居民等易受骗群体,街道组建由村(社区)干部、综治办、司法所工作人员及派出所民警构成的“普法反诈宣传队”,开展“敲门入户送安全”行动。
志愿者发放宣传彩页、反诈手册及案例手册,通过“敲门行动”上门宣传。对老年人,重点讲“冒充亲属借钱”“虚假投资理财”等诈骗手段,演示识别虚假证件、诈骗电话的方法;对务工人员,侧重普及劳动用工合同注意事项、工资拖欠维权流程及“高薪招聘诈骗”防范要点。
宣传中,志愿者结合辖区近期真实案例警示居民,还协助居民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来电预警。累计入户1000余户,发资料3000余份,帮1000余名居民完成APP注册与预警设置。
市集宣传增活力,让普法反诈“潮”起来
街道创新推出“普法反诈主题市集”,打破“单向灌输”模式。市集设法律咨询区、反诈互动区、案例展示区:法律咨询区,司法所工作人员解答婚姻、经济、劳动等法律问题,接待100余人次;反诈互动区有“反诈知识找找看”“法治拼图挑战”等游戏,居民参与可获反诈礼品,“诈骗套路找茬”游戏让居民找诈骗话术,参与超300人;案例展示区用展板呈现辖区典型诈骗案,标注特点、被骗原因及防范措施。后续将每月定期开展1-2场,扩大宣传覆盖面。
下一步,鹿阜街道将优化宣传形式,联合学校开展“普法反诈进校园”活动,培养青少年法治与防骗能力;结合辖区季节性诈骗特点,动态更新宣传内容,确保普法反诈宣传常新常效,守护居民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