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鹿阜街道阿乌村:探索生态治理的“雨污分离”新模式 实现从“浊流”到“沃源”的生态蝶变

发布时间:2025-07-18 16:20 信息来源: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鹿阜街道阿乌村:探索生态治理的“雨污分离”新模式 

实现从“浊流”到“沃源”的生态蝶变

阿乌村概况

 阿乌村委会地处石林县城南边,距县城3公里,大叠水旅游专线和巴江河穿村而过,地处县城至高铁站沿线,交通便利。下辖7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8.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25户4044人。全村有耕地765亩,园地65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打造了上赵萝卜”“下赵豌豆尖等国内外闻名的蔬菜品牌,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9000多元增加到2023年的23000余元。

 近年来,阿乌村委会先后荣获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级森林乡村2个国家级荣誉称号以及云南省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云南省卫生村、云南省文明村镇、云南省美丽村庄、云南省第一批、第二批、第五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昆明市农业产业化“100强村、昆明市文明村镇、昆明市平安村等47个省市县级荣誉称号。

 阿乌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杨金富同志,201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授予“中国生态文明先进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同年被中共云南省委授予“云南省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称号,2018年5月被昆明市人民政府评为“五一劳动模范”,2020年5月被中共云南省委授予云南省“百名好支书”荣誉称号,7月被中共云南省委授予“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1.webp (1)

治理思路与规划

 以鹿阜街道美丽村庄建设规划(七个一:一张图审批、一把尺子放线、一份安全合同、一个美丽庭院、一个三格化粪池、一个停车泊位、一盏照明路灯)为抓手,结合各村民小组实际情况和百姓需要,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思路开展农村雨污分离工程。一是因地制宜,精准规划“一村一策”:深入调研各村民小组地理条件、人口密度、建筑布局及污水排放规律,依据不同地形特征,结合村民生活习惯和污水产生特点,量身定制差异化治理方案,确保工程适配性和实用性。二是生态融合,实现工程环境双赢:将雨污分离工程与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通过铺设生态沟渠、建设净化湿地、改造景观水体等方式,把管网铺设与村庄绿化、水系治理、景观提升统一规划,在实现污水有效治理的同时,打造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风貌。三是以人为本,多措并举高标准推进: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广泛征求意见优化设计方案;采用先进工艺和优质材料,配套智能监测运维系统;整合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多措并举推动雨污分离工程高质量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webp (1)

治理模式与技术应用

 一是设施建设与管网布局。村庄虽已在集中区域铺设污水管网,但存在部分农户污水未接入、分散区域乱排乱放问题。现有污水处理设施位于南侧,采用“生态预处理池+二级曝气氧化塘+生物滤池+人工快渗池”工艺,处理规模30t/d,达云南省农村生活污水一级B排放标准,尾水排入农灌沟。搭建DN100PVC接户管网共7359米,DN150PVC管4385米,DN200HDPE管4177米 ,管道总长16002米。同时,针对不同区域特点,构建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收集模式,新建清扫井1043座,检查井179座 ,洗菜池1043座,化粪池12座总容积221立方米,政府投入资金2410859.96元,群众投工投劳826669.12元,为污水有效收集处理奠定基础。二是多级处理与资源回用。构建多级预处理体系,分散农户的厕所废水经小三格化粪池预处理,厨房废水经用户清扫井隔油隔渣,与其他污水统一收集后,实现就地资源化回用,用于房前屋后的花园、菜园等;集中区域无受纳体的农户,污水经小三格、大三格化粪池预处理后回用于周边农田,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水外排,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因地制宜与工艺优化。根据村庄不同区位条件,采用差异化处理工艺。村庄南侧临近巴江,难以就地资源化利用,采用“格栅井+化粪池+厌氧池+表流湿地+潜流湿地”工艺处理,确保达标排放;新建蓄水池贮存小三格化粪池尾水,促进就近资源化;完善接户管,加强庭院污水收集,全方位提升污水处理效能,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推动村庄绿色可持续发展。

3.webp (1)

运维管理机制

 一是多元协同建设模式。构建“政府支持 + 群众参与”的建设体系,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核心建设,群众投工投劳参与辅助工程,降低建设成本同时唤醒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提升村民责任感与参与感。二是分级管理责任体系。以村委会作为运维管理主体,统筹协调全村雨污分离设施的运行与维护。组织村干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常态化巡查与监督,及时发现管网破损、渗漏、堵塞等潜在风险。村保洁员承担每月油垢污泥清理工作,针对检查井、隔油池等易积存污垢部位,采用专业工具与药剂进行深度清洁,确保排水畅通。三是高效问题处置机制。明确问题处置权责边界,针对农户庭院内部、接户管等非公共部分出现的问题,负责巡察的各村民小组干部及时提醒,督促限期整改维修,形成“公共问题集体管、私人问题督促改”的高效处置模式,充分整合村内人力资源,运行管护成本可控,通过责任明确、协同联动的方式,保障农村雨污分离系统长效稳定运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特色亮点与成效

 一是党建引领聚合力。党员干部带头入户宣传、协调施工,主动参与投工投劳,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积极配合,形成“党员带群众、大家齐参与”的良好氛围,为雨污分离工程高效推进筑牢组织根基。二是创新“政府支持+群众投工投劳”共建模式。政府保障资金投入,群众参与辅助建设,既减轻财政压力,又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构建“村委会主体、村组干部巡查监督、保洁员清理维护”的运维体系,明确公共与私人区域责任分工,实现低成本长效管护。三是因地制宜采用分散与集中结合的收集模式。搭配多级预处理工艺,推动污水资源化回用;临近水源区域创新处理工艺确保达标排放,同步完善管网与配套设施,实现全村雨污分离再利用的生态闭环。借雨污分离工程东风,村庄环境显著改善,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绘就生态宜居新图景。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中文域名: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石林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石林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1-67796695 邮箱:slxxgk@qq.com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