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阜街道巴江社区写好幸福食堂“三篇文章”
绘就养老服务新图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尊老敬老是核心价值之一,这种传统延续至今,已然成为社会和谐与家庭和睦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巴江社区2024年末有2687户5800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955人,占总人口的16.46%。巴江社区作为纯城市社区,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社区党委在鹿阜街道党工委指导下,以幸福食堂建设为切入点,创新构建“公益+市场”养老服务体系,着力破解城区老年人“吃饭难”问题,积极探索社区养老可持续发展路径,引入社会力量整合资源兴办幸福食堂,既解决了部分设施闲置问题,又弥补了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的不足,实现盘活资源和优化供给“双赢”局面,做到一处幸福食堂就是一处“敬老院”、就是一处“救助站”,织密“弱有所扶”帮扶网。
一、聚力资源盘活,夯实养老助餐基础
(一)强化政府统筹,构建协同机制。成立由社区党委统筹负责的专项工作组,制定《老年幸福食堂社会化运营实施方案》,建立“政府定标、企业服务、社区监管”三方协作体系。通过精准摸排形成“一食堂一策”服务清单,重点覆盖特困供养、失能独居等特殊群体,确保助餐服务靶向施策。
(二)引入市场力量,优化服务供给。通过公开比选择优,引入小象旅居企业参与运营,建立“需求调研-服务定制-动态调整”闭环机制。规划设置助餐配送点2处,拟推出软食套餐、小份菜品等适老化服务,科学测算服务承载力,为后续规模化运营奠定基础。
(三)坚持公益属性,强化兜底保障。建立“政府补贴+企业优惠+个人分担”三级保障体系,明确特困老人全额免费、高龄独居老人半价优惠等政策框架。制定资金监管办法,确保财政补贴精准直达困难群体。
二、强化监管保障,筑牢服务安全底线
(一)加强规范制度建设。签订《老年幸福食堂合作协议》,细化食品安全、营养配餐等7大类服务标准。预先建立食材溯源、留样检测、应急预案等制度,配备专职食品安全员岗位,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
(二)构建监督管理体系。组建“社区监督员+老年代表”联合调查组,制定日常巡查方案和问题整改台账。设立“阳光助餐”公示平台,明确菜单价格、收支明细等信息公开机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三)凝聚相关部门合力。联动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建立联合审查机制,制定从业人员岗前培训计划。探索“信用承诺+履约评估”管理模式,将服务质量与企业信用等级挂钩,形成长效约束机制。
三、谋划服务升级,拓展多元养老内涵
(一)拓展服务功能。规划“助餐+”服务模式,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建长廊等阵地资源,打造健康管理、文化娱乐等配套服务模块。储备健康讲座、文艺汇演等活动方案,着力打造综合性养老服务平台;为打造景城融合会客厅,提供旅居游客用餐支撑,探索在食堂设立“助餐服务驿站”,提供便携餐食、冷热饮及旅游咨询服务,同步植入乡村特产站小区,推动“餐食消费”向“农旅消费”延伸。巴江社区将持续深入探索“旅居+”模式,整合辖区多元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二)深化党建引领。设立党员责任区,组建“银龄互助”志愿服务队,制定送餐上门、心理慰藉等服务计划。将幸福食堂纳入党员联系群众网格体系,建立老年人诉求响应机制。
(三)健全长效机制。设计“季度评估+动态调整”管理机制,制定服务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探索微信群智慧助餐方式,探索“线上预约+线下服务”融合模式,提升服务便捷度。
巴江社区始终秉持“民生无小事”的服务理念,通过写好资源整合、监管提质、服务升级“三篇文章”,构建起普惠可及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下步将持续深化幸福食堂建设,拓展智慧养老应用场景,着力打造“政府放心、企业用心、老人舒心”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切实提升老年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新时代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巴江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