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科技助力重生,希望破土而出|西街口镇护航人参果产业掀起春耕热潮

发布时间:2025-03-31 10:20 信息来源: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三月末的西街口镇,春风拂过田间地头,新绿的嫩芽在阳光下舒展。谁能想到,十天前这里刚经历了一场极端雨雪冰冻灾害?如今,在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专业技术团队的全程护航下,受灾的人参果植株已焕发新生,农户们正抢抓农时掀起种植热潮。一幅科技赋能产业、灾后重燃希望的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与时间赛跑:72小时科学救灾显成效

3月18日的极端天气让西街口镇8000余亩人参果植株遭受冻害。灾情发生后,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农技推广研究员陈新党带领农技推广人员直达人参果受灾地块开展受灾面积统计、灾后管理指导等工作。

在受灾地块里,专业技术人员手把手教农户操作:对轻微冻害植株保留基部10-15厘米茎秆,对重度冻害的则直接剪除已冻坏的枝叶促发新芽;并通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加快植株生长和增强抗病性。令人惊喜的是,截至3月28日回访时,近八成受灾植株已萌发1-2厘米新芽,且新生组织健壮无病害。


图片1

"多亏镇上农技人员指导我们及时做好灾后管理。"种植大户张建指着自家人参果地里受冻植株新发的嫩芽说,"现在每天能正常生长了,预计5月中旬就能开花挂果了。"据统计,科学救灾措施为农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万余元。

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虽对我镇人参果植株造成局部冻害,但在农技专家团队的科学指导下,广大农户通过覆盖保温、加强灾后管理等科学应急措施,最大程度降低了损失。经技术评估,目前仅有小部分受损地块需补植补种。值得欣慰的是,我镇阳丰农业公司、大成农业公司、果王合作社、西游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已全面启动育苗应急机制。各育苗基地依托智能化温控系统、无菌组培技术,产出的优质种苗能充分满足农户的补栽需求,确保农户"应补尽补、不误农时"。

全周期指导:春耕现场变身"田间课堂"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17434029712</span>16

随着气温回升,西街口镇迎来人参果种植黄金期。在路花的连片基地里,农技人员将培训课堂搬到地头。农技推广研究员陈新党对着围拢的农户讲解:“选苗要选植株健壮、无病虫的脱毒苗,定植时株距控制在60厘米左右,这样通风透光性更好。” 陈新党一边示范一边讲解。针对农户普遍关心的病虫害防治问题,他特别提醒:“移栽定植前可以用阿维菌素、噻唑膦等药剂进行土壤处理能有效防治根结线虫,同时要科学用药,避免抗药性。”在另一处地块,技术人员现场演示了滴灌系统的安装方法,并强调:“人参果对水肥要求不太高,使用滴灌可以精准补水,建议大家推广使用。”

产业新气象:科技赋能孕育"金果果"

图片4

走在西街口的田间,新型种植模式随处可见。在芭茅村,全钢架大棚实现大棚育苗水肥一体化;在西街口村、路花村、宜奈村、新木凹村设有土壤墒情检测仪、智能虫害测防仪器,设备实时监测温湿度、虫量,在人参果产业中,智慧农业技术不仅是防灾减灾的“保护器”,更是提质增效的“加速器”。未来,随着5G、AI等技术的深化应用,人参果产业有望实现从“靠天吃饭”到“数据种地”的全面转型,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样板。

产业升级:标准化种植成新趋势

今年以来,西街口镇以“绿色、高效、优质”为目标,大力推广人参果标准化种植模式。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印发了《人参果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人参果生产技术规程》《西街口镇人民政府关于2025年规范人参果营销市场的通告》,从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到市场销售,形成全链条技术标准。

“我们鼓励农户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收购,这样既能降低风险,又能提升产品竞争力。” 目前全镇已有7家人参果种植合作社采用这个模式,带动农户2000余户,预计今年全镇种植面积将突破10.4万亩。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17434029926</span>27

望着漫山遍野忙碌的身影,我们的技术专家感慨到:"从救灾到复产,从传统种植到科技农业,农户们的笑脸就是最好的答卷。"阳光下,农户赵明金哼着小调给新苗覆膜。当被问及新年愿望时,他幽默地说:"要是今年一棵果子能卖到20块,我连衣服都不洗了,直接买新的!” 他的话引来现场一阵笑声,也折射出农户对丰收的期待。爽朗的笑声在田野间回荡,仿佛已预见金秋时节,一个个"金果果"压弯枝头的丰收景象。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中文域名: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石林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石林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1-67796695 邮箱:slxxgk@qq.com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