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转作风 优化流程提质效——板桥街道创新推进办公自动化建设显成效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板桥街道积极探索创新,聚焦办公效率提升、信息安全强化和资源配置优化,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构建起“移动+分类+集约”三位一体办公新模式,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全新活力。
移动赋能,末端畅达提时效。为突破传统办公的时空束缚,板桥街道依托昆明市一体化电子公文应用平台移动端,为科级领导、中层干部及重点岗位人员开通手机VPN账号,实现了全时段、全地域的移动办公。如今,无论是在会议现场还是下乡途中,只需轻点手机,即可安全、便捷地处理公文,真正做到工作“不打烊”,信息传递“零时差”。自手机端开通以来,日均公文处理量提升了40%,紧急文件的响应速度更是缩短至30分钟内,有效确保了紧急公文“即收即办”、常规事务“动态清零”,实现了“指尖一点,政令畅通”的高效政务处理新局面。
分类施策,筑牢信息安全防线。在深入调研各部门办公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板桥街道针对部门间信息化基础的差异,创新打造了“分类施策、安全闭环”的公文流转体系。一是设备更新激活效能“新引擎”。为信息化条件成熟的部门开设一体化电子公文应用平台二级账号,实现公文全流程电子化签批,提升办公效率。二是混合办公架设安全“立交桥”。对于暂不具备开设二级账号条件的部门,借助内网通实现日常公文的安全流转,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三色流转织密风险“防护网”。严格区分文件密级,根据不同类别采取相应的流转方式。内部文件、工作秘密及多部门协同文件采用纸质打印流转,一般性公文则通过手机端、电子公文平台及内网通协同流转,全面杜绝微信等社交软件传文,有效降低泄密风险,为街道各项工作筑牢信息安全屏障。
集约管理,统筹资源降成本。板桥街道秉持“花小钱办大事”的理念,通过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推动资源的集约利用,打好节本增效“组合拳”。一是布线优化降低硬件成本。全面梳理街道各办公室网线布局,精准评估网络需求,通过跨部门共享终端设备、就近并联布线等方式,实现网络资源的高效整合,大幅节约硬件资源与网络布线成本。二是阳光采购提升性价比。引入多家专业网络公司进行实地勘测和透明报价,经过综合比较,选定性价比最优的服务商,确保每一笔投入都能产生最大效益。三是绿色办公实现双节约。电子公文覆盖率提升至92%,年度纸张消耗量同比下降70%,人力成本也大幅降低。以往需两人协同完成的公文处理工作,如今一人即可轻松应对,真正实现了人力、物力的双节约。同时,彻底摒弃微信等存在泄密风险的网络传播方式,确保文件流转全程安全可控。
通过这一系列系统化改造提升,板桥街道在公文流转效率、信息安全保障和行政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一人全程闭环办理、全程电子留痕可溯、全程保密可控”的新型办公生态。这不仅是对传统办公模式的深刻变革,更是基层政务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为街道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