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口镇以“小切口”撬动“大改革”,通过“清单明责—精准赋权—流程再造—智慧赋能”四维发力,破解了基层“权责不对等、服务不精准、治理不协同”难题。
以“权责清单化”破题 构建规范履职新体系 坚持“明责定界、按单履职”,西街口镇系统梳理行政职权事项,严格对照省、市、县各级规范要求与指导目录,详细甄别各项事务管理、公共服务职责归属,通过图表化、流程化形式公开“权力家底”,划定部门、村(居)职责边界,破解职能交叉、推诿扯皮难题。创新“一图一册一指南”(权力运行流程图、责任清单手册、群众办事指南)模式,推动审批服务标准化,实现“群众按图办事、干部照单履职”,基层权力运行透明度和公信力显著提升。 以“精准赋权扩能”筑基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紧扣乡镇发展需求,精准承接县级下放权限。依据《云南省赋予乡镇(街道)部分县级行政职权指导目录(2023年版)》,聚焦涉农、涉企高频事项,主动对接县林草、自然资源等部门,按“应接尽接、接得住、用得好”原则,承接契合乡镇发展与治理的关键权限。同步配套“三个一”机制(一套培训课程、一支专业队伍、一个综合窗口)。组织业务骨干参与多轮专题培训,涵盖法规解读、系统操作、实地勘验要点等内容,深入学习下放职权审批流程与监管细则,为独立履职筑牢专业根基;同时,调配办公场地、设备,设立综合服务窗口,保障赋权事项顺利运转。 以“流程再造增效”提质 打造智慧服务新标杆 一窗通办破壁垒。在党群服务中心整合优化布局,将分散的户籍、民政、农林等多类业务窗口归并,依功能分区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打造“全科式”的服务中心,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 数据跑腿惠民生。针对涉企事项,与昆明市投资服务中心联动,组建帮办代办专班,主动上门为工贸企业提供从政策咨询、材料准备到事项办结全流程跟踪服务,尤其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认定上,提前介入指导整改、加速审核流程。聚焦高频事项,如林木采伐审批,删减重复证明、压缩内部流转层级,利用信息化平台预审核、远程勘验,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以“治理能力进阶”增效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行政效能提速。从“踢皮球”到“一盘棋”,群众满意度跃升。权责明晰下,工作衔接紧密,自机构改革后西街口镇行政综合执法队成立以来,以往部门间“踢皮球”式难题迎刃而解,行政执法运转更高效流畅,群众满意度增强。 服务触角下沉。群众少跑腿、企业快投产,基层活力迸发。派出所户政窗口入驻后,居民户籍业务办理无需往返县城,帮助办事群众节省交通、时间成本;帮办代办助力企业快速投产运营,新办企业开办时长缩短,激发本地创业活力,乡村经济发展动能得以汇聚。 治理能力进阶。监管前置破难题,主动出击护秩序。通过承接赋权,镇政府深度参与涉林、涉土等核心事务管控,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违规采伐、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监管触角前置、治理精准性提升,生态保护、乡村建设秩序维护更得力,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转变。 下一步,西街口将持续增强专业人才弱势,弥补部门协同衔接缝隙。一是内培外引强队伍,专员攻坚提专业。制定人才内培外引计划,定期邀请专家开展业务集训,选派人员到县级部门跟班学习;争取政策倾斜,招聘农林、住建等专业人才充实队伍,设立“首席服务专员”岗位,专项攻克复杂审批难题,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二是部门联动聚合力,监管闭环护长效。建立常态化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每月与县级赋权部门研讨工作、互通信息;签订协同监管协议,细化任务分工、责任边界,在执法巡查、案件移送等环节紧密协作,按季度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攥指成拳强化监管闭环,护航“放管服”改革成果扎根基层、长效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