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共画同心圆·长湖有故事】守护非遗文化 续写团结新篇

发布时间:2025-02-26 09:39 信息来源: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长湖镇把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彰显镇域特色的有效载体,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以宣传展示为抓手,以传承发展为目标,持续促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繁荣发展,全力推进“阿诗玛文化体验示范区”建设。

筑牢根基
非遗传承渠道形式多样
长湖镇结合镇域民族文化特色,积极开展免费开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邀请高玉芳、金牛、毕晓林等省市县级非遗传承人作为授课教师开展“非遗进乡村”培训,利用农闲时节深入各村组定期开展民间文学《阿诗玛》《竹叶长青》、月琴弹唱、大三弦舞、传统霸王鞭舞、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技艺传授培训。到长湖镇中心学校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校园”教学实践活动,结合学生课外研学,定期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统技艺讲座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文化自信,提升群众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获得感和自豪感,激励群众主动担当起非遗传承保护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与发扬中永葆生机与活力,筑牢“非遗”传承根基。

微信图片_20250304094027


培树品牌
非遗传承活动精彩纷呈

   结合全镇文化资源状况,因地制宜,每年举办石林县火把节开幕式文艺展演、石林阿着底苹果文化旅游宣传活动、“牛王”争霸赛、密枝节、“虎王”争霸赛等一系列非遗文化展示活动,将阿诗玛文化等非遗元素有机融合其中,为文化活动注入了传统文化内涵,也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施展技艺的舞台,其中石林县火把节开幕式文艺展演、“石林阿着底苹果文化旅游宣传活动等已连续举办多年,既成为了长湖镇特色文化品牌,也成为了凝聚各族群众、展现地方特色的文化盛会。

微信图片_20250304094030


注重宣传
非遗传承保护氛围浓厚
长湖镇抢抓机遇,以重大节庆活动为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展示“非遗”保护成果。通过春节、石林阿诗玛文化旅游节、石林火把节、“4·23世界读书日”、传承人年度培训考核汇报、举办知识讲座和书法绘画展览、非遗活动展演、歌舞乐大赛、“戏曲+”进乡村进校园、公共文化服务普法宣传、高校课题组研究等形式以及线上微信和公共文化云平台“石林县文化馆长湖镇分馆”宣传推广,不断提高群众“非遗”保护意识,充分调动群众主动参与“非遗”活动的积极性,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艺术性,让非遗成为宣传长湖深厚文化底蕴的独特“符号”,有效推动全镇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微信图片_20250304094033


文旅融合
非遗传承保护增进团结
长湖镇积极探索创新“非遗+旅游”等多元化发展模式,致力于全方位打造非遗研学、非遗民宿、非遗演艺、非遗文创等产品形态,不断提升阿着底、维则、海宜、蓑衣山等村庄非遗旅游“造血”功能,依托“我们的节日”,开展文艺演出、交流比武等活动,为各民族非遗传承人提供广阔的展示和交流平台,鼓励他们积极培养更多的传承人。同时,坚持文旅融合,以旅彰文,以组织举办火把节、密枝节等活动为抓手,开展多样式的团结联谊活动,通过把传统节日过起来、仪式搞起来、歌谣唱起来、舞蹈跳起来、非遗活起来等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各民族优秀文化“活”在各族人民群众之中。既有效提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带动了各民族群众的就业增收,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的良性互动。

微信图片_20250304094035

    据统计,截止2024年底,长湖镇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6名,目前健在54名,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名,省级传承人2名,市级传承人8名,县级传承人43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涉及民间文学(《阿诗玛》《竹叶长青》)、传统舞蹈(大三弦舞、鼓舞、霸王鞭舞)、传统音乐(小三弦、月琴、三胡、木叶、闷笛吹奏、口弦吹奏与制作、概迷、唢呐)、传统技艺(麻布纺织、大三弦制作、撒尼刺绣)、传统美术(毕摩图、农民画等)、传统民俗礼仪(毕摩)等共7大类别22项。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中文域名: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石林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石林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1-67796695 邮箱:slxxgk@qq.com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