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板桥街道:以党建引领聚势赋能 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发布时间:2025-02-21 15:14 信息来源: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板桥街道:以党建引领聚势赋能 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做细做实。近年来,板桥街道不断探索如何加强和改善基层社会治理,分析研判基层治理工作中的亮点难点堵点,找准政策举措发力点,奋力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迈上新台阶。板桥街道矣马伴村在制度体系上持续发力,全面建立正向激励与负向鞭策双向机制,形成人人参与治理,人人共享成果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加强

7(1)

矣马伴村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促进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党总支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发挥村(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全面推行“党建+基层治理”,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建立完善“党总支(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抓管带”组织体系,以基层党组织体系带动居民自治组织体系和“红黑榜”机制有效融合。充分调动“两委”班子推进基层治理的积极性,7个村小组的党支部书记、矣马伴村全体党员和全体村民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切实增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穿透力”,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

7(2)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一是加强自治,民主参与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源动力。矣马伴通过建章立制、典型引领、阳光议事等一系列措施,引导村民人人参与、人人监督“三务”工作,切实让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结合村(居)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修订工作,各小组结合实际积极修订完善本村章程和村规民约制度,形成了以规规事、以约约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新民俗。积极打造“村(居)民议事室”,引导村民、村民代表参与“阳光议事”,村“两委”、村监委、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共同讨论决议包括村集体资产处置、低保户评选、惠农补贴发放等“三重一大”事项,真正让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

二是弘扬德治,“软规则”变“硬约束”。结合村(居)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各小组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反邪防邪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4个自治载体,形成“一约四会”共同发力的治理体系;经过评议形成“红榜”正面清单、“黑榜”负面清单和“红黑榜”公示名单。村小组、村委会每季度根据“红10条”和“黑10条”层层开展评定、作公示;用“红榜”公开表扬好人好事,将勤劳致富、关心集体、孝顺父母(公婆)、诚信守法、团结邻里等先进典型纳入“红榜”;用“黑榜”曝光不文明行为现象的同时要求限时整改,将不爱护环境卫生差、好吃懒做、不孝顺父母(公婆)、打架斗殴等负面典型纳入“黑榜”。

三是完善法治,全力保障“平安村”。大力开展法律进村庄行动,全力保障乡村平安,建立调解室、基层综治中心。结合“红榜”和“黑榜”每季度评定情况锁定重点关注人员,完善矣马伴村风险隐患清单,联动街道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等部门定期进行分析研判、划分风险等级,及时组织化解、定期跟踪回访。通过村委会干部分片包干建立7个自治微信群,争取“第一时间反映诉求”“第一时间发现矛盾”;每个月月末组织一轮次对7个村小组矛盾纠纷的集中化解,村委会全体干部集体下沉7个村小组轮流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接访,力争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解决。

强化典型示范 巩固基层治理成果

7(3)

通过建立“红黑榜”制度,强化典型示范,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弘扬“善、敬、信、礼、孝”,以“榜”塑人心、以“榜”扶正气、以“榜”聚人气、以“榜”立规矩,实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进一步培育好民风、好村风、好乡风,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成效。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中文域名: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石林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石林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系电话:0871-67796695 邮箱:slxxgk@qq.com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