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下半年以来,石林县人民医院开展下乡义诊志愿服务活动,共为19个村委会(社区)、50多个自然村的约1800名老年群体提供了零距离免费体检和诊疗,宣传健康生活约5000人次,活动赢得社会好评,取得积极成效。
“临时医院”的专业诊疗
1月24日,年味渐浓。上午9点,石林县人民医院医疗队一行十余人已来到西街口镇寨海村,开始了第18次下乡义诊活动。医务人员们从车上卸下各种设施设备,然后互相配合着挂横幅,摆桌椅,组装床铺,拉上医用围屏,安装调试医疗设备。大家轻车熟路,有条不紊,一个临时的“微型医院”就这样在大家的合力搭建中正式启动。
得益于村委会干部的充分宣传和告知,前来体检看病的群众很多,尚未准备停当就聚了一些村民,医务人员们各司其职开始忙碌。乡亲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测血压血糖,筛查白内障,做心电图和B超,然后再到内科、外科、重症医学科、中医科、妇科、眼科的主治医师处看病问诊,这也是义诊活动的一般流程。
在寨海村长大的肾内科医师昂秋玲的诊断重点,是血压血糖、心脑血管病史、有无浮肿和尿液异常等情况。她对前来看病的乡亲们大都熟悉,亲切又热心地同他们谈病情、聊家常,三言两语就掌握了对方的基础病史和症状,并给出合理的治疗建议。乡亲们很信任她,会主动找到她围在一起说各种身体病症,听取她的建议。
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程海龙现场扎起了银针。万大哥腰椎间盘突出,正常行走受到影响,程海龙在他的几个重点穴位和关键点位扎了银针。“做这样的针灸能缓解一段时间疼痛,症状会好转一些,”程医生说,要彻底治愈还得到县医院中医科进行阶段性治疗。针灸结束万大哥果然觉得轻松了许多,现场一时来了好几个人,都想做针灸。程医生擅长董氏针法,对人体经络的运行规律熟稔于心,外行人看来不可思议神出鬼没的针法,于他来说却是符合人体原理的经验必然,言谈举止中透露着笃定。
听心肺规律、查看心电图和B超图,内科医师桂映秋也忙了起来。综合各种检查,询问身体状况,在对村民们的病症有了初步掌握后,她或对症给出健康护理指导,或建议他们及时到县医院进行治疗。一位患者B超图显示异常,桂医生看了后指出其胆囊结石已经有2.5CM大,嘱咐她尽快到县医院进行诊疗。高血压患者昂大妈最近在服降压药时出现眩晕症状,桂医生在详细询问相关情况后,综合义诊队伍对大妈随机血压测量结果,考虑高血压3级血压控制不佳,建议她到镇上的卫生院换另外一种降压药。
当天最忙碌的当属做心电图区及B超区。做心电图的陈柯吟医生从一打开机器工作就没停过,检测心电图的环节相对繁杂,好在陈医生的动作非常快,上仪器和卸仪器都干净利落,节省了不少时间。做B超的杨淇医生也手脚麻利,盯屏幕时也非常专注,生怕有所疏漏。但即便如此,心电图和B超的围屏外,还是站了好多乡亲等着做检查。在村委会的协助下,村民们得以坐在小凳子上,一边有序等待,一边唠嗑。
结束寨海村的义诊后,当天下午医疗队又赶往绿水塘村,开始另一场义诊。由于该村离镇卫生院较近,到县城方便,人口也相对少,前来看病的人并不多,医护人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村民聊天拉家常,或主动搀扶年老体弱的进行体检,透露着较强的职业素养。
下午四点多,医疗队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收拾好设施设备,踏上了返程。
搭“全县专车”修真本事
石林县人民医院的本轮义诊活动,和县委宣传部“情暖夕阳.及人之老”公益摄影活动相偕相行同时开展,这既是县医院搭“全县专车”深入村寨的又一次“送医下乡”实践活动,也是关爱老人工作的具体延伸,更是医护人员提升技能的平台。
持续开展的诊疗活动,调动了全院10余个科室的医技服务,囊括了老年群体的常见疾病、慢性病的检查或诊疗。为做真做实义诊活动,送医下乡的医生都为主治医师以上,每个科室的主治医师至少参加过一次义诊,参加的医护人员累计近300人次。19个村委会、50多个自然村的老年群体,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丰富的诊疗场景和相对密集的病案病例;极具针对性的老年病患群像,也使他们对全县老年人的发病诱因及症状、基础病控制等情况有了更准确的把握,有助于深化科研水平,提高诊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医护人员来说,这是难得的成长机会。
近年来县医院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也更加重视能力培养,仅2024年,就开展过10余个类别、多达370人次的表彰活动或技能竞赛活动,技能人才和日益稳健的管理人才正在涌现,形成了以真本领把服务理念落实到医疗服务全过程的良好风气。
义诊过程中也有一些较为辛苦的时候。诊疗地点一般会在各村待客处,但有时需要加强宣传时,也会选择在街道上、农贸市场等地点进行,碰到下雨天气温骤变时,义诊队的工作变得更具挑战,尤其是义诊活动知晓率不高时,大家只能在寒风中干等,心里多多少少有些无奈。但不论什么时候,医务人员们都积极对待前来看病问诊的村民们,圆满完成任务。
深入基层修炼真本事,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诊疗,医疗小队的义诊活动,充分彰显了县人民医院医生治病救人的初心理念,树立了公立医疗机构服务全民健康的良好形象。
真情铸就的“看病首选”
当天的中午饭在一农户家里,他们家杀年猪大宴宾客。得知义诊队要来村里,已提前邀请志愿者们一起吃杀猪饭。按照当地习俗,医疗队随了大米、食用油、水果等礼品。可口的饭菜愉快的氛围使大家打开了话匣子,干饭人的干饭魂在发散,医疗队和村民们感情也在加深。
随着义诊活动的持续开展,大多数医护人员也更懂得使用贴切的语言和农村老年病患沟通,询问时会更耐心细致,并忖度他们的自述症状。结合检查诊断评估病情时,医生们会分层给出在家护理和到卫生院、县医院诊疗的专业指导意见,群众的认可和信任普遍高。
有了适用场景,医护人员们的健康知识宣传也深入人心,容易接受。话说到心里,建议切实有效,医患之间的感情在走村串寨中次第升温。
据了解在相对偏远的村寨,有些人连城里都没有来过,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等,更不用说专业体检了。即便来过县级医院的乡亲,也反映来县城看病行动不便,坐车也不方便,医疗队直接到家门口零距离做免费检查和诊断,有效解决了他们的看病难问题。还有一些人考虑的是经济问题。以李婶为例,上了年纪的她看着身边的同龄人这样那样的病很多,一直担心自己也有病,但又舍不得花钱去医院。体检后她心情很好:“医生检查得很仔细,还耐心讲解我身体痛的原因,现在踏实多了。”王大哥则在医护人员宣传健康知识时,询问了好几个实用养生方法,说以后要好好照顾自己和家人。
“亲眼见证老人们因得到专业的诊疗建议露出的感激之情,让我深刻体会到医疗服务的价值,更激发了我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这是昂秋玲医师的肺腑之言。
现场也有患者表示,县医院是他们和家人在生大病重病时的首选。事实上县医院也在努力担当这一的角色,近年来不断加强自身影响力和服务能力,已拥有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5个市级优质护理病区,全面建成“五大急救中心”。2024年5月,县医院成功跻身云南省县级公立综合医院提质达标晋级医院。目前新住院楼也投入使用。
2024年,石林县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收入3.3亿,县域内就诊率达93.98%,县医院在当中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目前县医院正在开展三级乙等医院的创建工作,进一步践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的医者初心,发挥其作为县医共体总医院的龙头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