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事务治理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强调“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快建设民族地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新形势下做好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迫切要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为新时代构建民族融合的互嵌式社区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为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折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样态,催生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石榴籽效应”,鹿阜街道巴江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构建互嵌式社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空间、文化、社会、心理”等四大互嵌式发展主题,逐步形成共建共享、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积极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各民族群众一家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空间嵌入,构建共居共学环境
室外室内双管齐下,打造文化活动阵地。开拓室外活动场所。辖区范围内水岸星城小区居民活动场地内仅设置了一座小亭子。巴江社区立足资源禀赋,对该场地进行精心策划设计,修建了“民族团结广场”,广场周围宣传栏上印着民族团结宣传标语,并按期更换与党的政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有关的横幅。广场内石桌石凳摆放得错落有致,为小区内居民提供了一个休憩、议事的融居环境。走进辖区内巴江俪岛小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党建文化长廊,长廊内干净整洁,长廊展板上印有民族团结宣传标语,民族元素较为丰富。居民常常依靠在座椅上,聊着家常,不时传来阵阵笑声。走进巴江社区,一幅“融洽、和谐、团结”的社区生活画卷,便生动展现在眼前。建设室内文化场域。为进一步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保证社区居民能有一个“充电”学习的场所,社区功能设施逐步完善。巴江社区积极联系街道文化站策划在社区内打造社区图书角落。在街道文化站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社区图书角落成功建成,共陈列1500余册图书,书香沁人心脾。图书种类齐全,总体分为文学艺术类、社会科学类、青少年读物、生活百科类、农业技术类、法律法规类等。巴江社区在小区内建设“儿童之家”,解决社区儿童缺乏活动场地的需求,实体建设工作完成后,有效整合小区资源,将活动空间进行微改造,变成了焕然一新的功能互补的“1+N多功能活动室”。开辟红色专区学习阵地。创建“红色加油站”社区项目,在巴江社区范围内引领红色文化大潮,鼓励社区各族居民群众利用空闲时间到“红色加油站”学党史,把课堂搬到小区,让党的理论入脑入心,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在巴江社区实现全覆盖。
文化嵌入,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广泛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推动各族群众共事共乐。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深挖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多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巴江社区积极组织辖区范围内各族居民群众开展节日庆祝活动,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以“有形+有声”的形式融入至社区环境中。每年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巴江社区都精心筹备策划,广泛邀请社区各族居民群众前来参加。活动开展过程中,耐心为居民群众传播节日起源等文化知识,并号召居民群众动手参与到包粽子、揉汤圆、糖画、针织刺绣等活动中,食物的气息与群众的笑声融合在一起,无形间在各族群众中架起了连心桥,实现了人心的大融合。举办文艺汇演活动。为宣扬二十大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加强社区各族居民的交往交流交融,巴江社区组织开展了“党旗飘飘聚人心,中华民族一家亲”纪念“七一”建党节文艺展演活动。文艺活动主要以“民族团结展风采”为主题,带动各族居民共同参与,民族氛围浓厚。喃咪艺术团的月琴三弦弹唱《快乐的撒尼人》、舞蹈《尼米库》等,表达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愿望,加深各民族的交流交融,舞出了一幅民族团结的和谐画卷,源源不断地为社区民族团结工作贡献“文艺力量”。
社会嵌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服务质效。完善综合服务设施。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巴江社区水岸星城小区后大门配套设施经自然磨损、老化、失去原有功能,已然成为一道危门,给小区居民的安全带来隐患。巴江社区以问题为导向,本着“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的原则,召集业委会、物管公司联合会议,就后大门的改造更新提供方案和意见,最终安装4.5米的电动伸缩门一套及1.5米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一套,消除了小区老旧门安全隐患,增设人脸识别系统,加强小区人员流动管理,保障小区治安稳定,为社区居民出入提供便捷,为今后智慧小区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关心关爱弱势群体。为畅通多元社会力量有效参与社会治理渠道,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巴江社区党委开展“五社联动,助老助残”链式主题党日,邀请县民政局党委、县个私协会党支部、云南红泰电器科技有限公司、鸿成艺术培训学校参与,为残障人士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让链式主题党日更有温度。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巴江社区广泛开展未成年人实践活动,营造了浓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社会风尚。社区以“党建引领+青少年儿童+传承红色”为活动主旨,开展了“童心向党·红色指引·快乐成长”“花儿茁壮向阳开,童心向党筑未来”“祖国花朵向阳开‘艺’起成长向未来”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巴江社区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使得家庭、学校、社会形成联结,共绘未成年人保护“同心圆”,科学引导社区各族儿童智德体美全面发展。
心理嵌入,以法治为基促民族融合
强化各族居民群众法治教育,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从心出发,守“未”成长。巴江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社区妇联”工作,针对社区未成年人群体开展“未成年人普法知识竞赛”活动,让社区广大未成年人增强了法律意识,优化其成长环境,构筑起安全防线。为着力提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素养,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共青团昆明市委、共青团石林县委2024年北师大“圆梦工程”心育心援活动走进巴江社区,加强辖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与法治教育同频共振,提高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深入开展“普法强基进小区”系列活动。活动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向各族居民群众讲解民族团结政策与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并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宣传资料,促进各族居民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让“法治养分”充分滋养幸福家园,把法治信仰刻于各族居民群众心间,倡导各族居民群众做民族团结的实践者与促进者。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有效化解社区内矛盾解纷,力争做到琐事不出楼栋、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巴江社区以“空间、文化、社会、心理”四大互嵌式发展主题为主要抓手,打造民族文化活动阵地,因地制宜开展突出民族特色、贴近各族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文化活动与法治宣传活动,着力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努力搭建各族居民群众团结融合的“连心桥”,进一步增强了辖区范围内民族群众的认同感与满意度。接下来,巴江社区还将继续发挥主阵地作用,加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系列活动举办力度,不断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让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精神纽带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