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板桥街道不断探索如何加强和改善基层社会治理这一课题,以矣马伴村为试点,深化“一约四会”组织和“红黑榜”制度,积极推行自治、德治、法治“三治协同”推进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一是加强自治,民主参与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源动力。矣马伴通过建章立制、典型引领、阳光议事等一系列措施,引导村民人人参与、人人监督“三务”工作,切实让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2021年,结合村(居)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修订工作,矣马伴村各小组结合实际积极修订完善本村章程和村规民约制度,形成了以规规事、以约约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新民俗。积极打造“村(居)民议事室”,引导村民、村民代表参与“阳光议事”,村“两委”、村监委、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共同讨论决议包括村集体资产处置、低保户评选、惠农补贴发放等“三重一大”事项,真正让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严格落实“三务”公开制度,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大会、大喇叭等方式定期通报村情、村务,让村民了解村内工作情况。全面动员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提升,7个小组按照户定责、组轮值、月整治机制,每家每户自行对自家房前屋后进行每天一小扫、各小组按照户籍数分组对村庄内外、道路沿线进行每周一大扫,全体村民对本村辖域全方位进行每月一整治;村集体出资购买材料,村民无偿将自家在村内占有的柴草堆放处、闲置空地捐赠建小花台、建道路,村组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美化村庄。
二是弘扬德治,“软规则”变“硬约束”。结合村(居)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各小组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反邪防邪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4个自治载体,形成“一约四会”共同发力的治理体系;同时,施行“两榜三单”,各村结合地域文化在在公共道德、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画“框框”、画“条条”,形成“红榜”正面清单、“黑榜”负面清单和“红黑榜”公示名单。在板桥街道矣马半村的村委会门口,“村民道德红黑榜”的宣传栏特别显眼,上面一半白底红字代表红榜、一半白底黑字代表黑榜,分别设置了红黑榜公示栏和印有评选“红榜”的10条标准和“黑榜”的10条负面表现。村小组、村委会每季度根据“红10条”和“黑10条”层层开展评定、作公示;用“红榜”公开表扬好人好事,将勤劳致富、关心集体、孝顺公婆(父母)、诚信守法、团结邻里等先进典型纳入“红榜”;用“黑榜”曝光不文明行为现象的同时要求限时整改,将不爱护环境卫生差、好吃懒做、不孝顺公婆(父母)、打架斗殴等负面典型纳入“黑榜”。
三是完善法治,全力保障“平安村”。大力开展法律进村庄行动,全力保障乡村平安,建立调解室、基层综治中心。结合“红榜”和“黑榜”每季度评定情况锁定重点关注人员,完善矣马伴村风险隐患清单,联动街道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等部门定期进行分析研判、划分风险等级,及时组织化解、定期跟踪回访。通过村委会干部分片包干建立7个自治微信群,争取“第一时间反映诉求”“第一时间发现矛盾”;每个月月末组织一轮次对7个村小组矛盾纠纷的集中化解,村委会全体干部集体下沉7个村小组轮流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接访,力争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解决。
“红黑榜”就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风向标”,它让群众们了解了什么值得大力提倡、什么应该及时摒弃,通过建章立制、典型引领、道德教化,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实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它以“榜”塑人心、以“榜”扶正气、以“榜”聚人气、以“榜”立规矩!无形的教育弘扬着“善、敬、信、礼、孝”,约束着可为不可为,潜移默化中培育着好民风、好村风、好乡风。小小“红黑榜”,是自治、德治、法治“三治协同”治理体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切实体现,为板桥街道的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贡献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