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鹿阜街道最年轻的社区党委书记和居委会主任,既倍感荣幸,又感到肩上责任重大。”在2021年3月份石林县村(社区)“两委”班子履职担当动员部署会议上,第一次上台发言的张媛表现稍显拘谨,语句却字字坚定。
2020年下半年,石林县鹿阜街道新成立了东城、巴江、昌乐三个社区,在2021年村(社区)换届选举中,张媛当选了巴江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巴江社区7名“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1岁,学历均为大专以上,年龄最小的出生于1997年,仅24岁。作为一群标准的“90后”,刚上任的他们身上的青涩与稚气还未完全褪去,不少人担心他们是否能扛起新社区建设和治理的重担,然而,几个月后社区各项出彩的成绩彻底打消了大家的疑虑,也改变了大家对“90后”基层工作者的印象。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用心贴近群众
在采访张媛时,我们问她组建社区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她说:“新社区刚组建的时候,最大的困难是我们对社区的情况不了解,没有群众基础。前期在街道党工委的正确指导和居民群众的支持下,社区“两委”班子顺利组建,但接下来我们又遇到了难题,那就是我们班子年龄较轻,包括我在内,有几名是回来创业的,还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我们对社区接下来要选举的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居民小组干部人选没有把握,为了把工作做实做细,我和其他班子成员逐户走访了社区的4个居民小组、9个居民小区的1900多户社区居民,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一方面可以让群众知晓社区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能发现人才,收集民意。通过夜以继日的努力,社区内部分工作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人被发掘出来,当选为党支部书记、居民小组长,组建社区的第一步总算是迈出去了。”她语气轻快,“虽然期间遇到了重重阻碍,但正因为我们年轻,不怕吃苦,做群众工作,一次不行,我们就多跑几次,这个方式不行,就换一个方式,凭着一股韧劲,居民群众渐渐对我们刮目相看。”在巴江社区“两委”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新社区组织架构逐渐成型。
我们的队伍向前进
都说当代年轻人思维跳跃,不爱受各种框框套套的约束,更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作为全石林县最年轻的村(社区)干部队伍,巴江社区“两委”班子在工作也因各抒己见而红过脸,也因经验不足而碰过壁,但他们都能够团结一心向前冲。张媛说,带好这支年轻的班子,她有三个法宝:一是建章立制。在巴江社区,每周一早上召开例会,总结上一周的工作成效、并安排部署本周的工作;每个月一号是固定的工作台账检查日,社区“两委”成员必须把自己上个月完成的工作进行复盘,将工作成效和台账资料进行交叉检查,互相提意见、找不足。二是坚持学习。由于班子工作经验不足,在很多基础党务和社区业务工作方面会存在知识盲点和本领恐慌,我带领他们坚持边干边学,只要有不懂的,我们就主动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到社区为我们传经送宝,不管是谁的业务工作,大家都一起学习,这样的例行学习我们几乎每个月都在开展。三是人尽其用。充分挖掘每一个人的优势并合理利用,能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实现高效运转。社区副书记和监委主任擅长活动策划主持、副主任擅长沟通对接、妇联主席擅长物资采买、“两委”办主任擅长文稿写作和视频制作,在工作中,大家齐心合力,各展所长,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向前迈进。在职党员张女士告诉我们:“巴江社区的干部虽然很年轻,但是他们对工作重点把握得很到位,我很荣幸自己在巴江社区进行“双报到”,因为他们每次组织的活动都既新颖又接地气,而且活动经费都是社区牵头向各界力量筹集的,比如我今年参与服务的端午节的包饺子、包粽子活动,居民们非常喜欢,我觉得巴江社区的班子很有活力、很有想法”!
张媛带领班子成员学习基础党务知识
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在社区治理工作中,我们从不等待机会,而是主动寻找机会”。自从当选巴江社区党委书记,张媛坚持外出学习,2021年-2022年期间,她先后到五华区护国街道、盘龙区青云街道、拓东街道等主城社区学习城市社区治理工作10余次,2022年8月,她到华山街道五华山社区进行了为期10天的跟班学习。张媛表示:“在不断地学习中,我发现凡是社区党建做得好的地方,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效果就会好,我意识到把社区“大党委”有效运行起来,将会是推动社区治理的强大力量”。巴江社区成立后,张媛带领社区干部,紧紧围绕抓党建服务居民群众这一主线,结合实际优化兼职委员配备,建立健全社区“大党委”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组织协调辖区单位党组织和民营企业、商户参与社区共驻共建,构建了社区党建“综合体”。结合社区大党委“三张清单”,坚持社区主动上门,积极对接辖区内各商业网点主动为居民提供服务,将党组织力量和社会力量统筹起来,在社区治理中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通过统筹资源、汇聚力量,2022年巴江社区组织开展了提升人居环境,清理小区“僵尸车”、传承传统文化、童眼看社区,我是社区小主人、六一儿童节、核酸检测送健康进社区、金融服务进社区、五社联动助老助残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组织25次“双报到”服务活动,党员报到次数1260次,在水岸星城小区建成了“儿童之家+红色驿站”特色项目,老年人幸福食堂、巴江俪岛党建长廊、巴江居民小组“文化小广场”民生实事项目已经规划待建,社区“大党委”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功能逐步提升。 聚力抓实“大党委”工作 “成立巴江社区之前,我们小区部分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长期存在矛盾,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并不高,社区成立之后,工作人员经常到我们小区走访入户,征求居民意见,积极与物业公司对接协调,解决了困扰我们小区一年多的物业收费和停车等问题,还在我们小区修建了儿童之家,孩子们下课都可以到里面做作业,小区退休的教师主动帮我们辅导孩子,小区和物业公司都成立了党支部,我们的楼栋长半数以上都是党员,这让我觉得居住在这个小区很安心、很暖心。”到水岸星城小区参观时,小区居民雷先生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切身感受。 多彩的“儿童之家” 浓浓端午情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对于如何做好网格管理,张媛同样有自己的方法,那就是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结合社区治理需要,巴江社区成立网格党支部6个,切实发挥党员和党组织在网格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组织成立以社区党委书记为第一负责人,党支部书记、网格长、楼栋长为主要组成人员的网格队伍。规划10个网格,明确10个网格长以及82个楼栋长相应的工作和职责,确保社区网格长、楼栋长组织构建中党员人数占比超过50%。实行“一网统筹”管理模式,推进社区民警、社区医生、县级责任单位、“双报到”党员、街道联系点人员等力量充实网格,确保“一网到底,一呼必应”。在9月疫情蔓延期间,通过网格化管理,巴江社区反应迅速,执行有力,在两个小时内管控居家人员38户115人,涉及水岸星城、巴江俪岛等4个小区,并联合物管、业主委员会、网格员、楼栋长做好居家监测人员的生活服务后勤保障工作。中秋节联合街道网格人员亲手制作月饼,到居家监测人员家中进行慰问。“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巴江社区两委班子用心尽力的服务好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在细微处彰显年轻人的担当。 疫情防控期间 张媛带领班子为居家隔离人员制作月饼 张媛与社区医生上门进行核酸采样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不向困难低头的年轻人心中有光。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面对平凡而琐碎的社区工作,这群年轻人有欢笑、有泪水、有挫败、有感动,但他们始终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他们执起党建引领之笔,用真心贴近群众,用真情融化群众,为社区治理绘画出不一样的灵动色彩。